第二一一章 张丞相的心病

天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大唐杨国舅最新章节!

    张瑜乘坐马车离开,护送她的人显得很寒酸,只有一名车夫和一名丫鬟,连个护院都没有。

    咸宜公主派出侍卫相送,便是为此。

    若张瑜来赴她的宴会出事,她不仅面子无光,心里也会有愧。

    相对而言,前来接送李林甫女儿的队伍就豪华多了,光是马车就有三辆,其中李家小姐单独乘坐一辆,四名丫鬟两两一辆,十六名护院骑马跟随。

    至于杨洄那边,见被咸宜公主冷落,不再往前凑热闹,恨恨地看了眼杨云,便悻悻而去。

    送走客人后,咸宜公主笑看杨云,问道:“你认为她如何?”

    “谁?”

    杨云好奇地问道。

    “还能有谁?张家小姐啊!她可是名门闺秀,长安有名的才女,不知有多少人希望娶她为妻……之前宴席上你帮她解围,是不是对她也是另眼相看啊?”咸宜公主打趣地说道。

    杨云笑了笑,道:“公主言笑了。”

    咸宜公主若有所思:“我可没跟你言笑,刚才宴会上,你对那位李小姐好像有些看不上眼,居然施展法术作弄……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同寻常,帮我作诗这件事上,你明明跟张家站在对立面……好生奇怪。”

    显然咸宜公主理解不了杨云的用心,之前才帮她作诗消遣张九龄,而在今日的宴会上却又帮张九龄的孙女,如此前后矛盾,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杨云看上了张家小姐。

    可杨云从来就没有对张九龄抱有恶意,假借咸宜公主之口作出那首诗,不过是给张九龄提一个醒,让这位大唐贤相意识到外人攻讦他的主要方向在于结党营私,需要防微杜渐,避免给他人攻击的把柄。

    可今日咸宜公主把事情揭破,是他作的诗,张九龄有何反应就难说了。

    杨云心道:“你作为留名青史的盛世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不至于连这点风度都没有吧?”

    “公主,在下也要告辞了。”

    杨云不想跟咸宜公主解释,当即提出告辞。

    咸宜公主用怪异的目光打量杨云,没好气地道:“今天你帮了张小姐,她也不会领你的情,而你开罪李家小姐,却会给你招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杨云突然明白为何咸宜公主要在张瑜面前说明作诗的真相。

    或许是咸宜公主感觉杨云偏帮张小姐,又因为武惠妃跟张九龄有嫌隙,即便咸宜公主想跟张瑜做姐妹,也不想杨云跟张九龄派系扯上关系。

    把杨云作诗的真相揭露出来,便彻底堵上杨云往张九龄身边靠拢这条路。

    杨云暗叹:“到底是公主,心机深沉,政治嗅觉非常人可及……不想我糊里糊涂便着了她的道。”

    杨云灿烂一笑,道:“今天不过是在宴席上耍一点小把戏,怎会扯到开罪谁、偏帮谁的问题上?至于那首诗,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张丞相日理万机,怎会把这点小事看在眼里,为难小子我呢?”

    “是吗?”

    咸宜公主脸上满是慧黠的笑容。

    杨云只能故意装糊涂。

    “希望如此吧,那本宫祝你好运喽?”

    咸宜公主促狭地挤了挤眉头,杨云心情突然变得很糟糕,感觉对方这是要把自己绑到武惠妃那条船上。

    打上政治派系的烙印,想要脱身可没那么容易了,这道理杨云很明白。

    ……

    ……

    张九龄府宅,书房。

    此时张九龄正在审阅批复公文,即便回来很晚,还是兢兢业业,拿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谨慎态度对待公事。

    门口传来脚步声,他儿子张拯走进书房。

    “奉节,有事吗?”

    张九龄抬头打量张拯。

    “父亲,瑜儿参加公主宴会回来,说有重要的事情跟您说。”张拯为张九龄长子。

    张九龄是汉朝开国功勋张良之后,张九龄有弟弟张九章、张九皋在朝为官,他有二子,是为张拯和张挺。

    此时张拯和张挺尚未出仕,更多是充当父亲幕僚的角色,在政务上出谋划策。

    张九龄面色不悦:“瑜儿去赴公主宴,并非什么紧要的事情,她难道不知好歹,非要来打扰我做正事?”

    “确是重要之事,有关当日宫宴上公主作诗真相……”张拯解释。

    张九龄吸了口凉气,这件事对他影响实在太大,最近他行事小心谨慎,生怕为皇帝所忌,便是为此。

    这会儿听说跟公主所作之诗有关,立即改变态度,点头道:“那就让她来书房吧。”

    不多时,张瑜出现在张九龄面前,聘婷施礼。

    “尔父说你去赴公主宴,有那日宫宴制诗之事跟我说?”张九龄在张瑜面前并未端长辈的架子,目光慈祥,语气温和。

    张瑜却显得很急切,道:“祖父近来为宫宴应制诗之事而烦忧,其实大可不必,以公主殿下所言,当日那诗并非圣上属意所授,而是来自他人所作。”

    张九龄叹道:“也可能是陛下有意通过他人之口,传于公主。”

    “并非如此,作诗之人孙女见过了,乃是去年在洛阳道观以修复道家祖师像而闻名于世的道士,名叫杨云。”

    张瑜将自己所得消息如实告知张九龄。

    张九龄本拿着笔,闻言笔不由落在桌上,溅开一团墨迹。

    “父亲……”

    张拯见张九龄失态,赶紧出言提醒。

    张九龄仓皇间将笔拿起来,犹自面带不可置信之色,好一会儿才问道:“是那小道士所作?”

    张拯提醒道:“以之前传闻,惠妃有意收拢李夕郎,并通过寿王以及咸宜公主结交收拢朝廷内外势力,这叫做杨云的道士年不过十五,却有大神通,追随其师武尊真人入宫,于陛下跟前与罗公远斗法,难分伯仲。其神通素为东都百姓传诵,更可甚者……惠妃有意让寿王将其师徒二人招揽至麾下,平时常出没于公主身前,此番公主宴,咸宜公主也将他带在身边,可见其深得公主信任。”

    听儿子把一个小道士的事迹说得异常邪乎,张九龄眉头紧皱。

    若是换作以前,他才不会在意一个小道士说过什么又做过什么,但现在他明显被此人给“戏耍”了,那日宫宴过后自己担惊受怕好几天,现在才知原来一切由头都是因这小道士而起,这让张九龄颇为费解。

    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堂堂当朝宰相,还能被一个以坑蒙拐骗为生的道士给欺骗不成?

    此时张瑜补充道:“今日公主宴上,孙女亲眼见识到杨云道长的能力,在众目睽睽下将茶杯在空中转移来转移去。孙女仔细查验过,空中并未有透明的丝线牵引,他似是真有大神通。”

    张拯道:“将当时情景,详细说给你祖父听。”

    “是……”

    张瑜一五一十将宴会上经历之事,说给张九龄知晓,连李林甫女儿跟她的矛盾也说得一清二楚。

    张九龄听完,神色不动,沉思半晌后微微摇头:“此道士来历成谜,至于诗……需详细查证,奉节,你派人去打探消息,先调查他的身份来历,再将他跟惠妃的关系查明。”

    “父亲,既知宫宴那诗并非陛下属意所作,还有必要细究么?”张拯面带不解。

    既已知道诗是咸宜公主的幕僚杨云所作,由头到尾皇帝都没有专门针对谁的意思,那事情就应该暂告一段落,张九龄只需放松下来便可。

    张九龄缓缓将毛笔放下,看了看桌子上的墨迹,叹道:“即便他作为道士有几分能耐,但怎会有这般好才学?先将事情查明再言。”

    ……

    ……

    张九龄对诗由谁所作之事非常在意,让张拯派人去调查清楚。

    但问题是此诗来历只有杨云跟咸宜公主知晓,外人无法探知其中隐秘,咸宜公主也不可能再把事说第二遍。

    在没有调查出结果前,张九龄仍旧觉得咸宜公主对张瑜说的那番话是虚言,诗多半是宫廷内那些有才学的翰林所写,出自皇帝授意,只是由谁所作,仍旧无法查明。

    翌日下午,张九龄把此事告知同去太府寺调拨修河款项的裴耀卿。

    裴耀卿闻言哑然失笑:“子寿,枉你一世英名,之前竟然未查证诗乃何人所作?”

    张九龄感慨道:“当日你我同席,当知境况,事后谁又能去详问诗乃何人所作?连你也不都认为乃是圣主之意?”

    “唉!”

    裴耀卿叹道,“那夜情形,想来真是匪夷所思,咸宜公主本无诗才,已知诗并非出自她手,前有你处变不惊,吟出旷世佳作,后有李哥奴咄咄逼人,事后也只能揣度或是陛下之意……”

    老友二人对视,脸上都涌现苦笑。

    裴耀卿问道:“既从公主口中得知诗乃他人所作,你可有查问清楚?”

    张九龄摇头:“事情已过去多日,如何查证?谁又知公主所言虚实?”

    “那也不难。”裴耀卿突然笑起来,右手拍了拍大腿道。

    “嗯?”

    张九龄疑惑地看向老友。

    裴耀卿笑道:“你去问咸宜公主,自是得不到答案,求证陛下也不可,但咸宜公主不是说诗乃那小道士所作?你何不问问他?”

    张九龄老脸横皱:“你让我跟个小娃娃谈这些?”

    “你不必去,找人问问便可,让奉节去,亦或是找人问……只要不失礼,总能问出真相,到那时你不就心安了?”

    裴耀卿为这几日张九龄的过激反应而心疼不已,希望老友能早日摆脱心理阴影。

    张九龄想了想,点头道:“看来只能如此了,不过我倒是希望能有不相干之人前去求证。”

    “子寿不会是想让我去吧?”裴耀卿惊讶地问道。

    “焕之乃侍中,堂堂当朝宰相去见个道士,依然有失体统,反倒不如让市井之人去见,若查证是他所作,我也可了却一桩心事。”

    张九龄无奈中带着一抹慨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