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九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

望舒慕羲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孟松麓的礼、乐、史,终究不是白学的。

    在这次会面之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孟松麓就对照史书,基本弄清楚了岛上的状况。

    按照孟松麓的理解——当然理解的未必全部正确,但人不能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事物,所以他只能把岛上的情况糅合到先秦古籍记载的那些神话时代的故事里。

    大抵来说,现在还处在一个三皇时代的模样。

    大约是尧放四凶那样的场景。

    岛上的大酋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集权,岛上最大的酋长的部落最大、领地最多。

    其余的小酋长,则对大酋长类似于听调不听宣。

    同时一些小酋长,也在大酋长的周围,担任类似的春夏秋冬四官的职务。

    或者派遣人质,当然是小酋长的儿子,去大酋长周围服侍。

    最开始遇到的那个要买枪的部落,是岛上大酋长的亲戚,不算远的旁支。

    部落小酋长的儿子,论起来辈分,得管大酋长叫声堂叔。

    小酋长的儿子自小就作为“人质”,在大酋长身边培养,目的肯定是为了团结自己家人,将来继承了小酋长之后也算是“宗亲”,而且是在大酋长身边长大的“宗亲”。

    问题是这个小酋长的儿子,也不知道是脑子不好使啊,还是说作死作大了,亦或者说是野心膨胀。

    在一次战斗中,小酋长的儿子战胜了敌人,并且把敌人抓到了大酋长的宗庙,亲自操刀去人祭家族战神。

    结果就出矛盾了。

    在孟松麓看来,这要是不出矛盾,反倒见鬼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首先,你不是大酋长,你凭啥有资格祭祀?

    再者,祭祀的是家族的战神,你是分支,不是大宗,分宗凭啥有资格祭祀家族战神?

    最后,战神既是家族神、又是主神,你一做“臣子”的,去祭祀“王”的家族神和主神,你想干啥?

    就这三点,这要是放在商周肯定,肯定是要掉脑袋的。

    简直是把“反”字,写在脸上了。好在这里的礼法还没有那么凝重,这事爆发之后,小酋长之子就被定义为“四凶”,流放了。但这年轻人居然从流放地,自己跑回了自己的部落,两边的矛盾日益加剧。

    大有“曲沃代翼”之趋势。

    这就是一开始要问他们买枪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这一个岛上的情况。

    整个群岛区,分成好几个大酋长,谁也不能做到一统“天下”。

    孟松麓在仔细考察了两个月后,便做出了决定,支持靠近港口的这个部落。

    因为船上的人这些天也没闲着,绕着群岛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是唯一的天然良港,而且俩。

    之后的过程,也就有些魔幻了。

    确定支持之后,卸下了火枪和两门大炮。

    留下的四十多人很快成为了小酋长之子的亲信。

    再然后,孟松麓按照古礼,演练了这四十个人。

    完全以“士见诸侯”的礼仪,进行操演。毕竟教岛上的人,比较麻烦。

    应该说,效果显著。

    这酋长学会的第一句文言文,就是在接受这些“士”参拜之后,学会的“今日方知人君之乐!”

    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

    把那六间草房,给拆了。

    按照先秦礼仪,要按照《考工记》之要求,营造新城。

    但考虑到生产力不足,所以只是在港口附近,按照礼制规矩,新盖了几间房子。

    由孟铁柱和另一个瓦匠——当然在这里只能当瓦匠,实际上是建筑师,曾参与锡兰高浪埠要塞改造工程,不过在这里也只能是瓦匠了——担任冬官司空,分别任大司空、小司空。

    然后小司空孟铁柱,负责经营“王田”,种植水稻、小麦、土豆、地瓜等。

    待“宫殿”成,又兴磨坊。

    不日,风起,作熟,乃迁“秋天之神”于“王宫”之右,翻译为“社稷”;乃迁“宗祠”于王宫之左。皆以礼制。

    收割之日,王田所获颇丰。

    于“王宫”后厨安置铁锅,炒了三五个菜,“王大悦”,祭社稷,孟松麓以儒礼主之,进退有据,其部落之“卡胡纳”有不悦之色。

    其酋王嫡子,呵斥卡胡纳。

    不日,王薨,新王继位,杀卡胡纳三人为人祭,问对孟松麓“富国强兵”事,孟松麓献策数条,王曰善,乃行。

    先是按照颜李学派的设想与先秦制度结合,遴选青壮三百为武士。

    各武士得田一井,另拨帕帕瓦考十,固于井田,专行耕种。

    三百武士,脱产,由夏官大司马——原大顺陆战队釜山驻军退役上尉——操演火枪阵法。

    两门大炮,则由小司马掌握,炮手也是一起来的人,并不交给本地人。

    又选良田数百,归为王田,以小司空孟铁柱指挥帕帕瓦考,垦田耕种,豢养牛羊。

    经年,军阵初成,粮食大丰。

    冬,祭战神,出征,大胜,瓦胡岛遂归一统,又欲一统“已知之天下”。

    孟松麓对曰,不可急,当缓。

    于是兴新城、定官制、模礼乐、封土地、营仓廪、广积粮、练新军、定刑罚。

    又收山泽之利,山之檀香、水之珍珠,皆与大顺商船贸易,交易铁犁、牛马、铁锅、船帆、火药,并收大顺纸币为积存。

    当然,这些改革,并不是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的最终形态,而是掺杂了大量的原始社会残余的一种过渡形态。

    这种掺杂了大量残余的过渡形态,会持续很长时间。

    孟松麓在这里水土很服,因为他的那一套东西,本来也是依托在春秋战国的生产力水平、甚至更往前的水平上的空想。

    毕竟,《周礼》好像没出现过一个关键的东西:耕牛。

    政治进程的发展,不可能跳脱循序渐进的合理形态,从而一蹴而就的实现。

    国家作为一个客观的形态,绝对不是从外部强加的一种力量,而是社会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大顺的人到来之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层次分明的阶级,并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

    这种地方,原始而脆弱的生产力、稀薄而浅显的文化,注定使得他们在“国家”的政权构件上,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模仿或者借鉴外部世界的政治形态。

    如果檀香山直接学大顺,必然只能是“形式优先、内容后补”,先把一个框架搭建起来,然后被资本冲击,被帆船联络,最终补足内容。

    但,也正因为他们学不了大顺,所以复古派的孟松麓,在这里可以用一种与西方殖民影响下的传统瓦解截然不同的形式——儒生复古的形式和内容,在这里是进步,但又没进太多步,契合程度的比直接拉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要顺滑的多。

    当然,资本的力量是恐怖且伟大的。那是消解一切旧时代等级制度的利器,也是把传统毁灭拉进近现代的最强力量之一。

    在之后不算漫长的岁月里,檀香山要做的,就是在大顺商业的影响下,在资本的注视下,在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快步走完旧时代瓦解的过程。

    曾经的武士,成为拥有土地的种植地主;曾经的酋长,成为坐拥檀香利润的、以原始的劳役制得利的种植园主;曾经的贵族,成为拥有种植园出售粮食的农业资本家。

    毕竟,这里没有自给自足的空间,一切贸易,只能也必然只能与大顺在北美的开拓息息相关,与大顺的檀香木贸易息息相关。

    生产力的进步,会在这种制度的辅助下,一点点改变檀香山岛民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

    这个过渡期,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五十年时间。

    这五十年里,他们只能用大顺的历史、制度、投射自己的历史和制度,创造类似于华夏影子的传统神话故事。

    但资本的力量,终有一天,会炸碎一切旧的传统。

    这也就是刘钰对儒生还存有一丝希望的原因——当旧时代毁灭,需要有一群人,发明一个东西。

    即,便近现代的、资本主义、近现代社会普遍适用的伦理、道德,伪装成、或者装饰成民族的。

    华夏的《周礼》,可以引导部落制的这群人,往前走,恰恰是因为《周礼》中所蕴含的封建时代的普遍性,而不是其中的特殊性。

    同样的道理,大顺现在缺的,是一本新经。一本可以引导封建时代,跨向近现代的新经,并且这本新经,要蕴含近现代的普遍性,并把这种近现代的普遍性,伪造成或者装饰成民族的。

    特殊性,是防御技能。

    普遍性,是进攻技能。

    马上要打一战,并且要奠定世界新格局的大顺,要在新时代狂点进攻技能,而不是带着神州陆沉的惨痛记忆,仍旧去点防御技能。

    否则的话,可以这么说,就檀香山的诸多传统残余,在资本的冲击下,一旦诞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期的新教传进来,直接血崩。

    除非孟松麓断绝一切对外交流,毁灭所有檀香树,并且美洲西海岸也永远不被开发,否则真顶不住——因为这里比大顺顽固的小农经济脆弱多了,资本和商业必然主导这里,诞生在资本主义发展期且充斥着资本主义伦理的新教,很危险。

    危险之处不在于上帝之类的破玩意儿的特殊性,也不是宗教的落后性,而在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而被魔改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普遍性的东西。

    大顺当然可以凭借先发优势,塑造近代性和现代性,并向外输出。

    但,需要一个载体——比如港剧的辉煌时代,靠的是先发优势下对现代生活的阐述,或者说借助了现代社会的普遍性,向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内地输出——大顺现在急需的,就是这么一个载体。

    并把这种普遍性,伪装成民族的特殊性,向那些处在封建崩溃迈入近代的国家,展示民族的优越性,做寒夜里的灯塔。

    这是儒学自救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