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巨星最新章节!
年初“生死时速”拍摄期间,雨果因为爆炸的意外而进入医院检查,但结果却因为记者破坏了医院秩序而闹得十分不愉快,雨果甚至说出了“生死时速”拍摄期间拒绝媒体采访的狠话。这让许多记者都愤愤不平。
一直以来,新闻媒体就是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因为他们掌握着舆论导向的权利,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笔杆子对事件的发展、民众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控制。也许记者就只是一个人而已,但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却可以掀起一股风暴,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他的背后支持者。所以,新闻媒体始终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清高,他们即使没有加冕,也拥有无上的权利。
即使在娱乐圈也是如此,电影公司、经纪公司始终不会放弃媒体的人脉,因为这就是他们的传声筒,这就是他们创造商业价值的必备工具,所以更多时候是娱乐从业人员恳求着记者进行采访、进行报道。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艺人开始摆起了架子、秀出了姿态,不仅对记者不理不睬,不愿意配合,甚至还对记者拳脚相加。当然,在娱乐至上的年代,这些负面新闻也成为了记者们谋取利益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们就愿意一直忍气吞声下去。
如果说马龙-白兰度、西恩-潘、詹姆斯-迪恩耍大牌,封杀记者,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底气,足够强势,让记者们越发趋之若鹜;那么雨果-兰开斯特居然也摆出如此姿态,着实是让记者们心气难平。
年初医院事件之后,记者们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因为过去一年时间里他们一直被雨果牵着鼻子走,这一次终于是忍无可忍了。
不少记者都认为,既然雨果封杀了自己,那么他们也可以反过来封杀雨果,封杀“生死时速”剧组。也许一开始看起来是记者们居于弱势,但事实是,等到“生死时速”上映时,没有媒体愿意配合报道,到时候哭的就是电影剧组了,还有投资打水漂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在现代电影产业里,没有媒体报道进行配合宣传,电影想要取得票房就是一个笑话。所以,记者们坚信,在这场封杀大战里取得最终胜利的会是他们。
特别是小部分记者经受不住诱。惑,在雨果和桑德拉绯闻爆发出来之后,又再次前往了“生死时速”剧组进行采访,还有一些认为终于抓住雨果小辫子的记者也迫不及待地凑了上前。结果又是一鼻子灰。
这下就彻底激怒了记者们,正当他们打算把封杀进行到底时,事情却又不遂人愿。
先是雨果拿了奥斯卡小金人,这几乎就不可阻挡,虽然不少媒体都把目光转移到了“辛德勒的名单”、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身上,但依旧无法阻止人们对雨果的关注;随后雨果又在戛纳拿到了影帝,“低俗小说”在欧洲一炮而红,记者们面对如此新闻根本没有办法无视——因为无视就是他们的失职;更不要说随后爆点多多的“荣耀之路”巡回演出了,记者们根本无法忽略雨果的存在。
于是,这“封杀令”就一拖再拖,从一月一路就来到了六月。
许多媒体都心有灵犀地不再提这件事,因为他们的封杀根本没有成功,结果还是自己腆着脸凑到雨果身边去寻找新闻,这实在是对“无冕之王”的最大讽刺。可这一次却不一样,“纽约邮报”的报道再次把记者们内心的愤怒煽动了起来,而且压抑了五个月时间,这五个月里的憋屈和愤慨越发浓厚起来,让不少媒体一夜之间就完全爆发出来。
记者们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解释理由:从医院事件开始,他们想要封杀的是“生死时速”,而不是雨果,一直都是如此。
所以过去五个月时间里,他们报道了雨果的新闻,但却没有报道“生死时速”。现在,“洛杉矶时报”又嚷嚷着“生死时速”的票房肯定可以突破一亿门槛,那么其他不愿意和“洛杉矶时报”同流合污的无冕之王们就要看看:如果没有任何宣传配合,本来就不被看好的“生死时速”到底拿什么资本来创造票房!
于是乎,在“纽约邮报”和“美国周刊”的争论开始之后,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又或者说是什么报道都没有。他们报道的是“纽约邮报”的指责,认为这篇报道颇有道理,然后列举了雨果的一大堆罪状;但是他们却对“生死时速”没有任何报道,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没有关注,就彷佛本周根本没有一部叫做“生死时速”的电影即将上映一般。
在这股漩涡之中,除了“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周刊”之外,其他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对“生死时速”进行了报道。就在“生死时速”即将上映之前,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却零零星星少得可怜。
据不完全统计,从二十世纪福克斯调整了上映档期之后,“生死时速”的相关报道一共只有不到四十篇,其中超过三十篇都是在“纽约邮报”发难之前出现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纪福克斯一直强调“生死时速”作品质量过硬的官方通稿。这对于一部立志于在票房上取得突破的商业电影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对“生死时速”进行报道的五家媒体全部都是全美首屈一指的大媒体,这本来是一个利好,但问题就在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仅仅只是对电影进行了常规报道,他们虽然对雨果一直暗地表示支持,但却不愿意加入这一场无冕之王联手封杀的混乱之中来。毕竟,他们也是无冕之王的同行。
“纽约时报”一向是全美新闻媒体的风向标——至少在九十年代是如此,所以他们需要保持自己的观点独立性,否则这对于他们的权威是有影响的,这使得他们在这次事件里基本保持中立,不支持同行,却也没有真正封杀“生死时速”,已经十分难得。
“华尔街日报”就更为简单了,这一份出身于华尔街的报纸,他们代表的是华尔街利益和舆论导向,一个雨果所代表的利益自然很难与整个媒体行业相比较,他们的决定并不奇怪。“生死时速”能够出现在他们的版面上,对于精打细算的犹太人来说,堪称是一大冒险。
最后,也就剩下“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周刊”力挺“生死时速”了。
但是,这仅有的三家媒体即使影响力再强大,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影响力依旧有限,在诸多媒体联手封杀的情况下,他们实在很难把“生死时速”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更为困难的是,在这场封杀开始之前,“生死时速”本来就不被看好,诸多媒体都是唱衰这部电影的,从种种迹象来看,“生死时速”都将会迎来一场惨败。
难道真的要像“纽约邮报”所说的那样,“生死时速”将会成为雨果的滑铁卢?
“一亿美元的采访?”这场来自“纽约邮报”的挑衅,原本只是“洛杉矶时报”为了力挺雨果而发起的一个猜测,现在却成为了“生死时速”的催命符。可以想象,如果“生死时速”的票房真的惨败了,这场临时起意的封杀将会彻彻底底蔓延开来,也许一夜之间雨果就会彻底消失在媒体第一线。从低谷到巅峰只需要一部作品,同样,从巅峰堕落到谷底,也只需要一个失误。
可是现在整个声势已经起来了,在整个无冕之王联手的局面之下,任何人能够想出的办法都有限。唯一能够打破这种局面的有效手段就是“生死时速”的成功,只要电影取得了成功,所有所谓的封杀就会瞬间瓦解,甚至还会让所有无冕之王无地自容。可是,这场成功真的能够实现吗?真的有那么容易实现吗?
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至少,一亿美元票房的赌局为“生死时速”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即使这不是他们期待中的方式,但“纽约邮报”的挑衅还是为电影带来了许多关注。剩下的,他们只能希望观众为了雨果而走进电影院,然后依靠电影本身质量来决定胜负。
雨果“票房号召力”的重要性此时此刻迎来了历史性的考验!人人虽然一直嚷嚷着雨果已经跻身为全美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行列,但这份号召力到底有多少功力,无人得知,而这一次的门槛就是最佳的试金石。只是代价有些大,成败在此一举!
显然,科林的算盘打得很响,早早就计划好了。在“纽约邮报”的报道之中他就三番两次提到了“生死时速”拍摄期间的医院事件,将雨果封杀记者的话题一再放大,现在,各大媒体果然如同科林预想一般,身为记者身为媒体的骄傲和清高让他们联手了起来,对“生死时速”给予了抵制。
现在,戏台已经搭起来,那么这场戏雨果到底是否愿意配合呢?而戏剧上演之后,又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兵总动员”、“乡巴佬征服纽约”、“生死时速”齐齐登陆六月第一周的北美电影市场,所有对手已经准备就绪,战争,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