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悲笳

西多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明瑾山河笑春风最新章节!

    我与父王共乘一骑,行走在金陵城清冷的月色之中。我十分好奇的东张西看。

    对于这个从未涉足的世界感到十分的新鲜与好奇。当我们路过秦淮和畔之时,不知是否是那瑟瑟的风声,令人略感凋零。

    只有熙熙攘攘的人在行走,我曾经听李景隆说过,秦淮河的夜晚是最热闹不过的。可能因为当下正值国丧,举国同哀,停止了一切的游玩娱乐。使我没能饱上眼福看看这秦淮美景。

    “等你大伯的头七祭礼过了,父王带你去咱们自家的画舫。咱们一边游船,一边赏秦淮美景。”是父王在身后说道。

    我们到了燕王行府,天色已经很晚了,家丁打开了大门,忙躬身施礼:“恭迎王爷。”他小心看了我一眼,又道了一声“郡主好。”

    看样子,他们对父王把我接回来这件事已经心之肚明了。父王自从进了门之后,就没有说话,牵着我,一直往内堂走,走到一间名为兰馨苑的楼前,父王停住了脚步,仰头望着那块牌匾,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父王拉着我走进了兰馨苑的内间,一眼看上去,这间屋子,清洁又雅致,只有最简单的红木家具和几副字画做装饰。房内入戏纤尘不染,想必爹爹不在金陵的也会有人时常打扫。

    我忽然留意到,在正墙上挂着一副画,那显然不是名家古画,画中的女人星目櫻唇,眼里含笑,无疑是个美人。

    “瑾瑜,去给你母亲上柱香。”父王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原来画中的女人就是我的生母。

    我听话照做,在母亲面前虔诚地上了三柱香,起来看见父王已是泪水涟涟。他低哑的嗓音带这很沉重的悲怆。“雨微,我把我们的女儿接回来了。你看到了吗?以后,我会爱她,护她,连带你的那一份一起,让她拥有最美好,最无忧的一生。你放心吧。”

    当天晚上,父王把我安顿到兰馨阁旁的宝云斋歇息,就在他自己安置的凝月居旁边。那一晚,我是听着一阵阵胡笳声入睡的。当年年幼如我,也感受到,那笳音,就如同灌入愁肠的酒,让人心中不住地哀伤和酸楚。时隔多年我才真正体会出来。那是父亲为母亲奏响着一首迟到的挽歌。

    接下来的日子里,父王依旧很忙碌。他每日都要进宫,为太子跪灵。整个燕王行府也笼罩着一种肃杀的氛围。李景隆也时不时会来,总是和父王关在房间里说着话。我时常隐隐约约听到什么“重立太子”一类的话。我心里也大概清楚,太子驾薨,东宫之主虚悬,二十几位叔叔伯伯眼睛都盯着那个位置。其实,包括父王在内,在这种时候也难免有活动的心思。毕竟都是皇爷爷的儿子,尤其是父王,这十数年来战功卓卓,并且礼贤下示,人品出众,若说这储君之位是以贤能仁德者居之,那么父王一定具备这样的资格。

    只是,君心终究是难测,在太子下葬后的第三日,皇爷爷便颁布圣旨,昭告天下,立懿文太子之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位同储君。

    允文哥哥被立为皇太孙的那天,父王从宫中回来后一切如常。无见到我,依旧是带着和风细雨的笑容。府里的下人们常说,我是他失而复得的宝贝,所以,他会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我。

    在我六岁那一年的记忆中,那时的父王不是位高权重的大藩王,亦不是所向披靡的漠北战神。

    他是个品性高洁的的傲骨文人,亦是个慈和宽容的父亲。

    在金陵的日子,父王就像是偷得浮生几日闲,真正的大隐于市。尤其是在允文成了皇太孙之后,更加开始闭门谢客。

    有兴致的时候,练几笔字。每天在傍晚十分,都会同我一起在温暖如春的花圃当中,修剪着他最喜欢的几盆蝴蝶兰。

    父王会十分耐心地教我,要怎样拔除杂草,除到什么成都,浇的水是什么温度,一庄庄小细节,都无比的细致。

    我们几乎谁也没有料想到,那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一个不速之课,几乎要完全改变我的命运。

    “王爷,门外有个小少年求见,说是当年受王爷的恩德,如今特来道谢。”

    父王用丝绢擦了擦沾上泥土的剪刀,眼中波澜不惊。“他从哪儿来的,受了我什么恩。”

    通传之人应道:“说是五年前,王爷去平阳赈灾之时,看他家处境尤为艰难,那时他的父亲身患顽疾,只剩一口气了。除了份例的救济粮外,王爷多赠予了十石米跟100两的银票,还为他们请了大夫。救了他们全家。如今说什么都要见王爷,给王爷磕头谢恩。”父王听到这番话,似乎是被唤醒了这一段记忆

    “那孩子可是姓霍?年纪大约十二三岁?”

    “正是。”

    父王看样子是没有打算去理会他,便吩咐道“你告诉他,举手之劳,不必言谢。再去账房给他拿,200两的银票,让他们一家在金陵,做些小生意吧。这里好歹是江南富庶之地,又处天子脚下,活路总比他老家那贫瘠荒原要多的多。”

    父王的理解是,那一家人又遇到了什么艰难的处境,借着谢恩之名,又来求助于他。可是谁知,那男孩竟然将银票原封不懂地退了回来。还说,无功不受禄。不见到王爷,就要一直跪着。

    我一听到,心里也有些小小地震撼,我在深宫之中长到六岁,与身边的人接触少之又少,哪里见识过这样的事,心里竟然也觉得新鲜有趣。我拽了拽父王的宽大袖口。“父王,咱们去看看吧。”父王犹豫了片刻,终究是点了点头。

    燕王行府大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我心里不由地一震。我长到六岁,第一次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有了一种强烈地探究欲望。此时已经接近腊月,我与父王都着上了貂皮披风。

    那少年虽然跪着,或许是衣衫单薄,有些发抖。但是,给人的感觉没有半分的卑躬和媚骨。相反,他有一股清冷的傲气,与父王十分相似。

    俊朗挺阔的面里似乎有一种散不去的忧愁。见到我们来了,对着父王郑重地磕了一个头。父王走上前去,亲手相扶,待他起身之后,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霍远清,五年不见,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霍远清貌似也很惊讶,他应该是惊讶于父王居然还记得住他的名字,感到十分受宠若惊。“王爷,您居然还记得我。”父王没有接他的这句话,转而问道:“你父母都还好吗?”

    听了这句,霍远清方才明亮的双眸瞬间暗了下去,哽咽着,艰难地说道。“他们在来金陵的路上,被山贼杀死了。”

    父王闻言竟然也有了一些震惊之色。但是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了,而是把手搭在了霍远清的肩膀上“那你以后就跟着本王,可愿意?”

    霍袁清闻得父王的如此安排,有些喜出望外地点了点头。“愿意,愿意。”

    那一天,我在一旁一言不发,就静静地看着。老实说,我那个时候也是十分高兴的。因为在我以往的生活中,我是没有玩伴的。

    如今来了个俊朗的小哥哥,以后还可能要朝夕相见,这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值得兴奋的事。

    “王爷,我是平阳人,是汉朝抗匈名将霍去病都后人。日后,远清对于王爷,就如同霍去病对汉武大帝一般,誓死孝忠,绝无二心。”

    父王似笑非笑地看了霍远清一眼。“那你有霍去病那种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壮烈情怀吗?”霍远清的眼神十分坚毅。“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