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干爹演义

秦岭少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秦岭秘事最新章节!

    第六十二章

    “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临走时给关门弟子武天佑究竟推荐了何人?他何以在朱丹溪的心中有如此深刻的印记?他究竟在中医药学上有哪些值得人们敬佩的地方?

    京城的武氏德春堂医馆成立了儿科和妇产科,一时间在大都内外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尤其妇产科的成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大事不论在民间,还是在朝廷里都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武氏德春堂医馆和它的主人名医武天佑处在舆论风暴的漩涡中,他们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和抉择?

    早晨,又是一天的开始,武天佑坐在医馆的就诊桌前,想起了师傅朱丹溪临走时给自己推荐的一个人,看着眼前排成长队的就诊患者,再看着自己的家人和五位弟子中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坐诊为百姓看病的人,武天佑着急了。就是自己一天不吃不喝,也看不完这些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师傅朱丹溪在这里时,他们师徒两人同时给患者看病,一天下来,当天前来就诊的患者基本上都能及时医治。现在,师傅回家了,他一个人坐诊,许多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需要等待一到三日,才能看上病,晚上还得在附近的旅馆住宿。那些重症患者往往在等待就诊的几天里病情恶化,甚至死去,尤其是那些发高烧的儿童,难产的女人。天天看到这些,武天佑痛在心里,但他有什么办法呢?眼前这些排成长队的患者都很重要,他只能一一给诊治。他恨不得一个人变成三个人,同时给患者治病。

    武天佑立即安排堂侄儿武通带上自己早已写好的亲笔信和盘缠去邀请师傅推荐的名医,长洲人葛乾孙。

    葛乾孙,出生于公元1305年,字可久。是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学习医学,博闻通记,二十几岁时,在家乡就很有名望,医术已经非常不错了。

    葛乾孙尤其对当地流行的肺痨病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三十岁以后。对肺痨病的治疗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非常有效果,挽救了大批患者,震动了江浙医学界。

    元惠宗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春,武通带着叔父武天佑的亲笔信找到了名医葛乾孙。葛乾孙早已听说京城武氏德春堂医馆和武天佑的逸闻趣事。初时。他不以为意,以为是武天佑的刻意炒作,后来听去大都做生意和走亲访友的乡亲回来说,武天佑确实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就连名震天下的“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也被邀请到武氏德春堂医馆坐诊,还居然收武天佑为关门弟子。葛乾孙就不得不佩服武天佑的医术了。这天,葛乾孙正在家里闲坐。突然见到武天佑派来邀请他的使者,看到武天佑的亲笔信,令葛乾孙非常吃惊。做梦都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葛乾孙从来都认为尽管他和武天佑年龄相仿,但他们相距万里,永远都不可能有交集和认识的机会。

    但是,从武天佑的信中,葛乾孙看到武天佑谦虚的言行,盼望他能到大都一同研究医学问题的迫切心情。他也知道是名医朱丹溪临走时推荐了他。

    没有拒绝,葛乾孙非常珍惜这次能到大都坐诊的机会。他带领妻儿老小在武通的向导下。一路风尘仆仆向大都赶去。葛乾孙的儿女们知道他们一家要去京城,孩子们激动的一路欢呼。葛乾孙何尚不激动异常呢!

    终于。到大都了,武天佑紧紧握着葛乾孙的手,两人迅速结拜为兄弟。武天佑大葛乾孙一岁,自然是兄长了。

    武天佑早已在京城给葛乾孙一家新修了一处宅院,葛乾孙一家住进去后非常满意。

    葛乾孙不愧是江南名医,武天佑在和他的谈论中知道葛乾孙医学知识广博,对传统中医疗法颇有独到见解,有些治疗领域就连武天佑也自愧佛如。

    葛乾孙到大都的第五天,就开始在武氏德春堂医馆坐诊。一个月后,患者们都传说,武氏德春堂医馆新来的江南名医药到病除,医术高明。

    葛乾孙治病非常认真仔细,他不但详细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为患者诊治,还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了解患者居住的环境和周围发病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历。

    武天佑有了葛乾孙一家的帮助,就有精力来考虑其他的事情了。

    通过这些年的行医,武天佑非常了解十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出生时间不长的婴幼儿,他们抵抗力差,疾病高发,尤其是天花、痢疾、支气管炎、脑病、感冒咳嗽、发高烧等疾病发病快,诊治较难。他亲眼看到许多儿童无法医治和医治不当失去了生命。

    武天佑惊奇地发现,整个国家居然没有专门为儿童看病的医生和医馆。从此后,武天佑开始默默无闻地研究各种儿童疾病的治疗,他要为更多的儿童充当保护使者,让他们健康地长大。

    葛乾孙来了,武天佑决心扩建武氏德春堂医馆,设立专门为儿童治病的医院。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葛乾孙时,葛乾孙非常支持,因为这几年他也是把为儿童治病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武天佑找到自己的忘年交朋友翰林学士、知经筵事张起岩告诉了自己的想法,张起岩非常支持,特地派人告诉地方给武天佑划拨一块地皮用于扩建医馆。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武氏德春堂儿童专科医馆顺利开业。大批慕名前来的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蜂拥向儿童医馆。武天佑和葛乾孙每日轮流在两个医馆坐诊。精通医理的葛乾孙的几名家人也在儿童专科医馆帮忙。

    有了专科儿童医馆,大都的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年幼的孩子求医心急哭泣,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病情被延误了。

    武天佑和葛乾孙一边为大人们医治,一边非常重视对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他们常常争论治疗方案到深夜。

    儿童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自身的身体器官和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非常薄弱,用药剂量要求比成人少许多,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达到治疗的有效,在完全依靠中医药治疗的这个时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何准确为儿童诊治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单纯依靠望、闻、问、切,无法达到为婴幼儿准确的辩证施治。

    作为一名好医生,前提是首先准确地为患者诊查出病因,判断出疾病发生演变的过程。才能谈道如何较好地用药,准确地辩证施治。

    武天佑终于明白了,之所以天下一直没有专门为儿童治疗的医生和医院,除了要求极高的医技外,还存在巨大的医疗风险和心理压力。

    医生也是人。在为患者治疗时,他们不但小心翼翼,还要随时承受医治失败的痛苦。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群体,治疗难度之大和失败率之高可想而知。

    每当看到,一名名幼小患者在医治的过程中,离开人世后,武天佑的心里比孩子的家长还难受,他恨自己医术不高。无回天之术。

    自从有了武氏德春堂儿童专科医馆,疾病传染的途径被减少,许多婴幼儿得到专业的及时救治。挽回了大批孩子的生命。大都婴幼儿和儿童因病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是,不可否认,武氏德春堂儿童专科医馆也不是万能的,每天都有因病医治无效死亡的儿童,家长们的悲号声此起彼伏。

    好在,在这个社会。无人去找武天佑和医馆索赔,因为他们亲眼看到医生们已经尽力了。他们只能埋怨自己的不注意和孩子的命运不佳。更无人在医馆闹事,百姓们都很善良、淳朴。就是那些达官贵人们也自认倒霉,无人怪罪医生和医馆。

    在大都,还有一个群体随时都存在着生命危险。她们高尚而伟大,在生孩子时的痛苦和危险明知而甘愿去承受。她们就是数量众多的产妇们。她们同样需要专业的接生和治疗。

    在当时的大都,生孩子是秘密的事情,只有接生婆可以进产房接生,有些家庭来不及找接生婆,手忙脚乱中毫无接生经验的家人或丈夫也参与接生。产妇的死亡率非常高。就连那些自信的蒙古贵族们,也为生孩子失去年轻的生命。皇宫内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所谓的接生婆,绝大多数竟然毫无文化和医学知识,直凭借胆大,生孩子经验丰富,就干起了为人接生的营生。

    产妇们的命运完全靠自己的运气,生死在天。孩子们的出生更是听天由命,一切全靠希望。

    武天佑看在心里,也急在心里。他的长女,刚年满十八岁的武春娘从小在他的影响下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尤其对妇产科有很深的研究。当武春娘了解了爹爹的想法后,极力支持。武天佑也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夫人在产科上很有一套。

    由于是京城的名医馆,周围的百姓们非常信任他们一家。经常就有人家请武天佑的夫人王梅和他的女儿武春娘去接生。武春娘开始不敢去,但看到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又不忍心看到产妇的死亡,在父母的鼓励下,特别是在母亲的手把手教授下,武春娘终于可以单独为产妇接生了。

    王梅和武春娘都是懂得医术的人,她们知道如何消毒,防止感染,如何控制产后出血,如何剪脐带,如何产后观察护理等医学知识。所有经她们专业的接生后,婴儿和产妇的平安率非常高,逐渐受到人们的肯定,有了名气。

    武天佑在夫人和女儿的支持下,与同年秋开办了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住院部就设在儿童专科医馆的后院。

    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开业后,人们像看热闹一样前来围观。朝廷的官员们也不以为意,以为就是普通的为产妇接生事情。

    人们几千年来生孩子不离家的风俗一时无法改变,看热闹归看热闹。谁愿意把自己的妻子送到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去生孩子呢?谁能放心呢?

    武天佑的夫人王梅和女儿武春娘有自己的办法。她们邀请附近的孕妇到产科医馆前来参观。当孕妇们看到崭新的生产间,设计独特的产床,干净卫生的环境,配备齐全的医疗用品,接生业务知识熟练的大夫后。她们中的许多人为了生命同意了,同意生孩子要来专业的德春堂产科医馆住院。

    最先响应前来住院生孩子的是附近的生意人家。她们家庭条件较好,对新事物容易接受,女人在家里的地位较高。平时这些妇女就经常在街上逛,不大受封建礼仪的束缚。尤其是生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以上的产妇更愿意前来。

    慢慢地,空落的产科医馆开始有了起色。一些产妇平安地在这里生下了健康的宝宝。产妇们感受最深,她们在家生孩子时的疼痛、无助、不卫生,在这里一切都改变了。她们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不但减少了疼痛,减少了风险。而且享受到非常专业的护理治疗,这为她们今后的身体打下了好的基础。出生的婴儿还得到大夫们的专业清洗、消毒、穿衣服、喂奶等精心照顾,她们能不高兴吗?

    看到一个个产妇安全出院,小宝宝健康漂亮,再加上出院的这些产妇的口碑宣传,更多的产妇开始离开家庭,来到专业的产科医馆生孩子。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在茶余饭后谈论这种全新的事物。

    一些人坐不住了。就是那些守旧的思想僵化者,妒忌德春堂生意好的人,和一部分同行业竞争者。他们畏惧德春堂强大的后台支持。就到处散布谣言,请托朝廷里的官员出面干涉等手段来对付武氏德春堂医馆。

    不断有大臣给元惠宗上书,请求关闭伤风败俗的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捉拿武天佑问罪。元惠宗看到这些奏折后感到新鲜,就召集大臣们廷议。

    蒙古大臣们首先发难,他们指责汉人武天佑违背祖宗规制。做出如此伤风败俗的事情,与朝廷不利。在紧要关头。翰林学士、知经筵事张起岩仗义执言,奏道:“医者。天下百姓健康保护者。所用技术,祖宗并无全面的规制,大夫是根据病人病情确定治疗方法的。三国时,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就是创新。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是专门接生孩子的地方,并没有伤风败俗的地方。产妇家庭条件和环境不一样,很难保证安全生产。德春堂产科医馆从大夫的专业性出发,为产妇营造安全、优良、有保证的生产环境有什么错?如说伤风败俗,那些妓院、赌场怎么没有人去查?这些才是真真伤风败俗的地方。”汉大臣欧阳玄、吕思诚、揭傒斯等赞同张起岩所说,认为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是为天下百姓带来福音,并无不妥之处。元惠宗当廷没有马上下旨,因为他也在衡量这件新生事物的利害关系。

    晚上,张起岩找到吴直方说了这件事,吴直方是个有科学思维的文人,他连夜求见已官居枢密院事的脱脱,请求脱脱为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说句公道话。看到老师亲自来求自己,正准备革新朝政的脱脱答应了吴直方的请求。

    第二天,脱脱亲自面圣,为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求情,脱脱说:“自古产妇难产死亡,婴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生不当死亡比例很高。武氏德春堂产科医馆顺应患者要求,从医家的负责任和专业性出发,设立专门的接生医馆并无不妥,产妇和婴儿平安性大大提高,朝廷不宜干涉。”元惠宗接受了脱脱的建议,下旨说:“医家之事自有医家道理,朝廷不能干涉。治病救人,造福百姓为第一要务。隔行如隔山,不懂者,今后勿谈、勿论。”

    几天后,武天佑知道了这件事,惊出一身冷汗,他非常感激张起岩、吴直方、欧阳玄、脱脱等官员们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武氏德春堂儿童专科医馆和产科医馆的医术高明,大夫专业认真负责,被治好病的儿童、婴幼儿和成功接生的新生儿非常多,家长们非常感激,不但送来了各种锦旗、牌匾表示感谢,还让他们的子女拜武天佑大夫为干爹。

    一时间,武天佑的干儿子、干女儿非常多。葛乾孙也被许多孩子叫干爹。

    不论在路上、街上,还是诊所里,听到孩子们不停地叫干爹,武天佑和葛乾孙心里都暖暖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是最快乐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