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朝中有小人

江湖野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水浒新秩序最新章节!

    南阳府是如今大宋事实上的都城,以这个王朝强干弱枝的传统,自然会在都城驻扎重兵。

    但这些军队要分守各处,大部分都不可轻动。

    可使用的机动兵马本就不多,还让道君带走了其中最精锐的一部分作为南幸扈从,剩下的机动兵马又大半交给了梁方平和何灌,

    然后,这两个坑货一箭未放,就将军队丢了大半。

    梁方平部驻扎在颍昌府,离南阳府相对较远,又是看到了同军杀来才溃散,两条腿的步兵自然逃不过六条腿的骑兵。

    最终,跟随其人一路逃到临安的仅剩下三人。

    同军很快就要攻到城下,具体负责临安城保卫战的李纲急需了解敌军的情况,乃放梁方平进了城。

    只是,梁方平虽然见到了同军,但彼时形势极度危险,其人只顾着上撅着屁股逃跑,哪里还有胆子关注其他?

    同军的追击部队有多少人,开封府十六县中有多少已经陷落多少还在坚守,汝州的情况又怎样,等等,梁方平皆一问三不知。

    除了给本就惊恐不安的京营兵马带来恐慌,其人的回归起不到一点正面作用。

    随后赶到的何灌到底是行动果断,还没看到同军就跑,比起梁方平从容了不少,竟然带回了近千人。

    得知梁方平被放进了城,何灌也求李纲放自己入宫觐见天子,以当面陈述自己的苦衷,并愿意将功赎罪为保卫临安尽一份力。

    李纲却不相信连汝州都不敢保的懦夫有胆量保卫临安,加之此前询问梁方平就积了一肚子的火,当即拒绝了何灌的请求。

    没过多久,得到李纲汇报,赵桓传下口谕——何灌不许进城,所属人马驻守临安城东南角,以继续收拢溃兵,并做好抵御同军进攻的准备。

    大宋朝廷迁都南阳府仅半年时间,便遇到大敌入侵皇帝临战逃跑的局面,本就人心不稳,梁方平、何灌两部人马接连溃败,肯定会导致人心大乱。

    李纲不放何灌进城,也有一方面是担心离了其人的弹压,城下的溃兵搞不好就会直接四散而逃,而将恐慌带到更多地方。

    得亏大同正乾皇帝行事堂堂正正,不屑于搞偷袭,开战前就发布了《讨宋檄文》。

    且开战后同军又在京东西路迁延了十余日,直到拿下整个京东路才兵分数路征讨大宋,给了后者大半个月的备战时间。

    即便如此,受限于层层掣肘的军事管理机制,这点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大宋王朝完成全国范围的大战动员。

    赵桓即位后就立即遣内侍梁方平带兵前出颍昌府,其实是寄希望其人靠前防御,以给朝廷争取宝贵的应变时间。

    但梁方平战而不备遇敌即溃,不仅没有起到半点阻敌的作用,还将同军即将攻入南阳府的恐慌一路带到了临安城,让本就慌乱的人心变得更加惊恐。

    道君朝中后期,童贯、郑居中、蔡攸先后执掌过枢密院。

    三人之中,仅短暂挂职的童贯比较知兵,枢密院在其手中职能发挥总体还算正常。

    继任的郑居中进士出身却一心钻营,蔡攸又不学无术整天神神鬼鬼,二人皆唯天子心意行事,倒是方便赵佶乾坤独断。

    可时日一长,枢密院的相关职司也就废了。

    实际上,内禅之后,蔡京、蔡攸父子便跟随太上皇南幸,枢密院也基本停止运转。

    以至于大战将起,赵桓只能抛开枢密院,依靠刚刚出任兵部侍郎的李纲组建亲征行营,以准备临安城保卫战。

    临安城中的禁军足有一百二十个指挥,正常情况下,靠这么多人守住面积比东京城小得多的临安城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李纲就算再不知兵,也知道守城不能死守,城外必须有军队牵制敌人才行。

    以京营兵马极低的士气,赶他们出去迎敌绝对会扭头就跑,还不如驱使想要“将功赎罪”的何灌抵挡同军好使。

    其实,朝廷发布诏令后,已经有不少路州进行了勤王动员,并陆续开拔了。

    紧挨南阳府的永兴军路商州西军便进入内乡县,正在往临安城赶。

    但这部兵马只是西军的前锋,仅有一个未满编的将,靠他们扎下硬寨牵制同军的前锋都很勉强,正面作战打退敌人就不要想了。

    因而,刚刚组建的亲征行营真就是个空壳子,既无敢战之兵,也无知兵的将帅,甚至连出谋划策、组织保障的人才都极度缺乏。

    放眼整个临安城,待制以上官员中最知兵的当属开府仪同三司高俅。

    其人虽然以“球”闻名,却不是真的只陪道君踢球不干正事。

    高俅执掌殿前司这么多年,虽无大功,但也没有出什么大事,能力还是有的。

    指望他带兵打仗当然不成,但调度物资管理兵员上,其人再不济,也远比从未掌兵的吴敏、李纲等人要靠谱得多。

    可惜,高俅乃是道君的亲信,之前突发急病才没有跟着太上皇南下。

    赵桓已经登基,绝不能再用自己老子的亲信掌兵,出谋划策也不行!

    高俅也知道自己身份敏感,发病后就闭门谢客,刻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太学生陈东上书所列“六贼”便没有提及此人。

    高俅指望不上,其他臣子更不能指望。

    之前,赵桓因开封府失陷慌了手脚,曾召集众臣廷议应对之策。

    结果,大臣们建议不一。

    有劝皇帝南渡大江,或西奔关中的,待集天下兵,选将出师,再与敌决战的;

    有建议坚壁戒严,收民清野,使敌人攻不得前,退无所掠,师老气沮,然后待勤王兵马齐聚,再赶走同军的;

    也有主张派能言善辩之士,许以割地赔款,兄事大同等条件,劝正乾皇帝退兵的。

    兵部侍郎李纲则认为大宋输在民无战心,军无士气,唯有效法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才能鼓舞民心士气,打退强敌。

    赵桓被臣子们吵得脑瓜子生疼,其实分辨不出谁的意见更好,自己又该听谁的。

    但众臣只愿张嘴提毫无操作性的建议却不愿践行自己的建议,唯有李纲愿意担起抗敌之责,赵桓这才定下亲征的决心。

    只是,以赵桓登基后第一次临朝都会躲起来的性子,又如何能够做到定下决心就一直坚守呢?

    其人下诏何灌不得入城的同时,还下了另一道诏令:

    以兵部侍郎李纲为尚书右丞、临京留守,知南阳府事聂山为随军转运使。

    数日之内李纲再次升官,终于位列宰执,其人却没有升官的喜悦,也顾不得城下失魂落魄的何灌了,当即下了城墙,匆匆赶往宫中请求奏对。

    朝中有小人!

    天子朝令夕改,肯定是受到了小人蛊惑,才会想到临阵逃跑!

    ……

    ps:头疼得厉害,好久没发这么短的章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