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见与不见

当年盛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全民偶像最新章节!

    “读了这首诗,我感觉自己被救赎了。”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妈妈咪啊,美翻了,我宁你家缺保姆吗,会洗衣做饭暖床的那种!!!”

    “像走进了童话里,读着读着就哭了。”

    “不多说,我国诗坛有救了!”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双。我宁真是配的上这句诗。”

    “童心泛滥得一塌糊涂,整个人都纯洁了起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定会成名作!”

    《门前》一发布,立即在微薄上引起了各方人士的热议,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12小时367万的转发,让很多人惊呼“开眼”、“涨姿势”、“吓尿了”。

    丁宁的微薄关注量,也是疯一般地向上增长,微薄官方还将丁宁添加进了文学组推荐成员中,丁宁在歌手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知名诗人的头衔。

    这个头衔,他只用两首诗就得来了,虽说这是微薄自行封给他的,没有iso9001认证,但也让很多写了多年诗却无所建树的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当然,文人相轻,也多的是对此不服的人。

    伴随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和《门前》的走红,非议接踵而至,而且这些非议有不少源自于认证大v。

    微薄认证为著名诗人的曹庆发微薄道:“现在的有些脑残粉,真是让人无语,两首生硬造作的诗,也能吹上天。”

    青师大中文系教授李风轻,转发了他的微薄,附和道:“现在明星崇拜成风,只要是明星写的,就是好的,很多人连点自己的审美判断都没,真是悲哀。”

    认证为知名自媒体作家的陈珂,拐弯抹角地讽刺:“今天将某明星的大作拿去给我家刚满十岁的侄女和侄子看了,她们说写得好,问她们哪里好,她们又都说不知道。果然是一群小屁孩,是首诗都觉得好。”

    这些人的言论,很快就受到了丁宁粉丝的抨击。

    最先被人扒出来的曹庆最惨,他从人到诗都被人骂了个遍,不到一小时洋洋上万条评论,一页页地翻看过去,全是在骂他的。

    面对丁宁粉丝的攻击,曹庆又连发了两条挑衅微薄:“有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看看这些可悲粉丝的素质,果然脑残无极限。”

    “感谢那么多挑梁小丑来帮我涨关注,帮我出名,我谢了你们全家。”

    好嘛,文人耍起泼皮来,根本比流氓还不要脸。

    明明是他骂人脑残在先,他却把自己放上了道德制高点,那厚颜无耻的姿态,惹恼了更多人,不断有丁宁的拥护者,闻讯前来轰炸他的微薄。

    孟宛宛一看这样下去,铁定要给丁宁招黑,她立即在贴.吧里组织了一波节奏。

    在她的呼吁下,很快,曹庆这几条微博下的热门评论从攻击变成了嘲讽和戏谑。

    “听说有位‘著名诗人’想出名想疯了,特地前来围观一下。”

    “滴,不要脸卡。”

    “现在的有些所谓著名诗人,真是让人无语,写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个狗屁,也好意思自诩诗人。”

    “拜读了曹庆老师的作品,涕泪四流,只想说脑残这两个字,您请自己收好。”

    “不知道这个著名诗人的认证是怎么弄来的,著名到之前的微薄只有个位数评论,叹为观止甘拜下风。”

    “也不知道是谁先骂人脑残,这自己一套别人一套的作风,也是没谁了。”

    “曹老师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手段玩的也是6,好一个著名诗人。”

    在这些热门评论的引领下,后来者的评论风向也转向了讽刺、揶揄和挖苦。

    与此同时,曹庆的一些资料,也被人扒了出来。

    毕业后一直肄业在家,至今已有十七年,靠吃女人软饭活着,啃老啃得和父母不睦,根本没有出过任何书,却宣称自己已经出了两本诗集。

    当这些资料被公布出来后,曹庆彻底扬名了,不过是骂名。

    前来围观嘲讽他的人越来越多,身败名裂,曹庆被迫做出了道歉,哀求网友们不要再散播他的信息。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虽然爆料他信息的微薄,被微薄官方及时删除,但这些信息还是流传了出去。

    他的光荣事迹,很快就被宣扬到了一些论坛和贴.吧等地,曹庆这一名字,在网友们一传十十传百下,成了人渣和沽名钓誉之徒的代名词。

    一句“你不吹牛会曹庆啊”,更是被丁宁的粉丝发扬成了热门语录。

    李风轻一看事态不对,立即关闭了微薄评论,并发微薄和曹庆划清界限,陈珂更是吓得直接注销了账号。

    不过,也有少数人,仍在坚持着和丁宁以及丁宁的粉丝过不去,大有舌战群雄之勇。

    丁宁知道曹庆的事,还是在曹庆向他发了道歉信之后。

    好好的一个“著名诗人”就这样被毁了,他挺无奈的。

    他又没惹着这位“著名诗人”,自己没点能耐黑点多多,还这么急着跳出来当急先锋,纯粹是作死。

    不知道他现在微博粉丝已经有1700万之多,分分钟吐口唾沫也能淹死这些所谓的叫兽、诗人么。

    对此,他只能说一句“no_zuo_no_die,why_you_try”。

    不过,网络暴力毕竟不可取,人肉搜索也是不合法的,担心群情激奋的粉丝们,会把毛毛雨大的小事扩大化,惹祸上身造成恶劣影响,他发了条微薄呼吁粉丝们不要和某些人一般见识。

    一波风潮在他的呼吁下,逐渐偃旗息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和《门前》却是在争议和赞扬中越炒越红。

    炒到连由全国作协主管,作协集团主办的《诗刊》都知道了。

    10月30号早上,正忙着帮章璇的新专辑编曲,丁宁意外地收到了《诗刊》编辑朱海珠的电话,说是想在《诗刊》上刊登他的这两首诗,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再给一首没在大众渠道公布发表过的新诗。

    《诗刊》是半月刊,发行量不大,每个月不到五万的销售量,可谓惨淡。

    但惨淡归惨淡,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诗刊》有着自己的格调,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上的。

    能在上面发表诗歌的,基本都是作协诗协或者诗名显赫的人,一个个不是“大师”,就是“名宿”,唬的一逼。

    不过,丁宁很清楚,这种跟不上时代步伐,纯靠拨款硬撑着的官办杂志,基本上就是所谓“大师”、“名宿”们的自娱自乐之地,对大众而言,别说什么影响力了,就连知名度也是可怜得有限。

    但在传统文坛,《诗刊》的地位绝对不低,能在上面发表诗歌,起码是诗坛,甚至作协官方的一种正名,丁宁没理由拒绝,便答应了。

    丁宁给《诗刊》的新诗叫做《见与不见》,也是他之前所在的世界流传甚广的一首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都说这诗是仓央嘉措写的。

    然而并不是。

    为啥那么多不是大师写的诗,都被冠了大师的名字呢?

    因为逼格高嘛,不是大师写的,拿出去都虚三分,吹起来不够响亮,会显得自己不够有格调,这是歪风,不可取。

    爱因斯坦如是说道。

    好吧,爱因斯坦没说过。

    《见与不见》的原名叫《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女生写的。

    丁宁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不仅是因为这诗能够广为流传,当然有它的不凡之处,还因为这诗其实能改编成挺好听的歌曲。

    朱海珠对丁宁的这首《见与不见》赞不绝口。

    作为《诗刊》的资深编辑,她很清楚,现在诗坛上卖弄技巧和生凑意境成风,一首首诗读过去,不是枯燥乏味得难以下咽,就是生搬硬凑得如鲠在喉,缺乏生动自然,也毫无形象意趣。

    可丁宁的诗,她读着很舒服。

    她感觉丁宁的诗,就像上世纪朦胧学派的复古,读起来有一种很舒心很久违的感觉。

    这首《见与不见》,在她读来,虽然不如她最喜欢的《门前》那样童真外溢清澈纯净,也没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么情深意切,却另有一番味道。

    它讲述了独立自主不偏不倚的感情观,身为女权主义者,她对这诗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她认为这首诗,应该让每一位女性都读一读。

    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要摆起自己的姿态,自立自爱,不能对男人百依百顺,更不能成为男人随便呼来喝去的玩物。

    尽管这诗出自丁宁这个男人之手,却不妨碍她对这诗产生这番解读。

    应朱海珠的要求,确认《诗刊》会收录这三首诗后,丁宁发了条微薄:“有一个好消息想分享给大家,《门前》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将出现在下月《诗刊》的下旬刊上,同时还会刊登出一首我尚未发表过的诗,有兴趣的亲们,届时可以到诗刊官网或者书报亭购买,翻阅也成。”

    他这条微薄一发出来,不少使劲叫唤着和他过不去,本着大无畏的“向我开炮”精神,想要吸引火力,又乏人问津的大v们,彻底不叫唤了。

    随便上网搜一下,也知道《诗刊》可是国家级刊物,代表着国家作协权威。

    丁宁一个初出茅庐的歌手可以欺负,但官方,很多人是不敢惹的。

    当然了,大v中从不缺专和官方对着干的猛士,只是这种大v很巧暂时鲜少有盯上丁宁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次站出来批判丁宁诗的,不是传统学界中人,就是对传统文学界心存向往的人。

    而这种人不是身处体制中,就是普遍对官方有一种跪舔心理。

    现在他们向往的龙门,收了丁宁这条锦鲤,他们这些渴求着过龙门的鱼儿们,当然是不敢多叫唤,怕惹上面的人不高兴。

    于是,再有不满,他们也只能私下里嚷嚷。

    凭什么丁宁的诗能入选《诗刊》啊,《诗刊》的人真是瞎了眼。

    不过,丁宁看不到也听不见。

    他只知道,他不仅成了歌手界的明星,还客串了一把诗坛的“大湿”,啊呸,是“大师”才对。

    所以,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穿越了还能显摆两下。

    只恨没有再多读点书,要不然他说不定还能客串下作家,甚至文学家之类的。

    此时,在大西北某个偏僻荒凉的小镇,有一位对丁宁关注已久的女娃,在断了好几天的网络后,终于看到了丁宁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和《门前》。

    她先看到的是微薄排列上靠前的《门前》。

    然后,她抬起头,望着四面八方远远近近千沟万壑的荒原内牛满面。

    在这个位于黄土高坡偏安一隅的小镇里,她特能体会到《门前》描述的某些画面。

    阳光很高,门很低,土地很粗糙,天空很旷远,月亮很幽亮。

    随意一脚,能踢起老高的尘土,肆意飞扬。然后,把自己干燥的眼睛迷得火辣辣得疼。

    大中午的时候,门是热的,土地也是热的,但晚上天寒地冻,才10月底也能把人冻得七荤八素迟钝缓慢。

    这里看不见多少青草,但有的是风。

    歇斯底里的风,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把人玩得团团转,顺带着给每一个人添上一份修饰。

    不弄得你满身黄沙,我就不叫风。

    真是去你娘的。

    再然后,她特想马上打个车,去车站,去机场,去申市,去他的怀里,去和写出这般明媚诗歌的他大声地说一声“喂,交个朋友啊”,义无反顾,轰轰烈烈的。

    可惜,她不行。

    她演过很多特立独行的角色,但她骨子里没那么特立独行,她要考虑到方方方面面。

    在这个小镇里,她还有很多场戏,她需要熬过很多个孤寂的夜晚,她只能在内心里想想能有那么个人陪伴。

    按捺着心头跟这小镇边缘的荒原般无边无际的悸动,她看到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

    她的心头,顿时像被黄沙灌满了般堵,堵成了高墙,堵成了高原,堵成了高高的天空,一望而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