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抗旱救灾人人有责

小熊猫气盖世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长安朗月行最新章节!

    时间退回大半个月前,申州南坨山静云观,一群小道士正围着一个小孩不停问这问那,比如,“你真的是我淳风师叔的弟弟么?”

    回答他的是一个音色清脆稚嫩音调老气横秋的声音,“当然是了!所以你也要叫我师叔,知道了咩?”

    没错,这个欠抽的声音主人就是泠风小盆友,她以在外奔波男儿身比较方便为由成功地说服了两位大哥,从此以小弟自居,反正十五岁以前男生女生都梳总角,不看衣服和脸根本区分不出男女来,衣服好说,脸么,漂亮的男孩多了去了,是吧~

    至于为啥他们现在跑到道观里来了,其实很简单,这里可以找到免费劳动力。

    自那日离了客舍,按照计划马周和泠风沿着黄河一路西来,沿途走村串落,见着孩童就教唱歌,李淳风则一路策马疾奔来了南坨山。他九岁就到此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学道,直到十七岁才经刘文静介绍去了秦王李世民府中做参军,可以说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观中度过的,和师父至元道长的感情更是有如父子,此次谋划时他便立时想到了师父。

    到静云观后,李淳风便向师父将大致情形说了一番,但他没说泠风做梦,却说自己梦有金甲神人对自己道“元年夏,山东大旱”七字,又说醒后细观天象,星云诡谲,果有大旱之兆。

    至元道长对自己这个弟子的天才知之甚深,深信他的天文历算能力,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深信不疑,立马将全观的弟子都交由他调配。

    对于欺骗如此信任自己的师父,李淳风自然满心愧疚,但一是时间刻不容缓,二是要让师父相信泠风就得从头到尾一五一十将泠风的事情说个清楚,但他实在是怕牵涉的人越来越多,泠风会遇到大麻烦,到时候大旱应验,自己尚可推说是推算天象而得,泠风不是被当成神仙就是被当成妖怪,但无论哪种情况她都从此不得安宁了。

    李淳风心下虽然万分惭愧,也只得先顾正事,静云观中除了至元道长和其他几位老道,年轻些的道士有二十来位,还有十几个十五岁以下的道童。李淳风就将观中年龄较大的弟子都派了出去传播童谣,道童则派来抄写《防旱抗旱术》。

    要不就凭他们仨,光给每个州送一份《防旱抗旱术》都能把他们胳膊抄折了,更不可能那么快把童谣散出去,人多力量大啊!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宗教界人士!

    此刻他和马周正在山下一处田地上,身旁立着一位身着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青袍老道,面前还有几位手持农具的乡人,却听其中一位上了年岁的乡人正语带激动地说着什么:“哎呀道长,你们说的这些个道道真是太对啦,就是这么个理儿,以前只知道按传下来的规矩和往年的经验侍弄庄稼,可说不清为的啥,你们这么一说,这弯弯绕绕就都清楚了!以后啊,俺们侍弄庄稼这心里可就有谱了!”

    “没错!”一个年轻的后生更激动,抢过话头就嚷嚷:“虽然俺不识字,不知道什么保墒啊,浅犁啊,查苗补种啊,中耕深松啊……这些字怎么写,不过俺这心里头现在透亮的,老爹说的对,以前种庄稼那是只知道种,哪里知道这一套一套的道道!道长啊,你们可真是活神仙啊!”

    顿时其他几个乡人也七嘴八舌开始说了起来,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一个道:“还有道长定好地方让俺们挖的涝池和水窖俺们都挖好了,前几天下雨山上的水可都没白流走,都给攒到池子里了!”

    另一个道:“村子里挖的四口水井也有两口见水了,就算真大旱了,有这两口井子,俺们村也不怕了!”

    至元道长一边听一边乐得直点头,连道:“好好好……”

    马周与李淳风也是笑逐颜开,他二人包括泠风在内,谁都没有务农经验,一开始对这一部分靠栽培技术抗旱的方法根本就心里没底。而泠风默写那些栽培技术时自己也是提心吊胆,幸好她自穿越后便天天吃小米,也知道这会儿北方主要种的粟,好歹没把种水稻和小麦的技术给写出来。

    至于为什么她一个学心理学的连怎么种庄稼都知道?这个么,一是拜她从小跟着爷爷看农广天地所赐,二就要归功于她中学时的那次学农了,别的班分到上山采茶,她们班分到下地插秧种水稻,完了还要写心得体会经验报告,为了写那报告她在图书馆猫了一星期,愣是把五谷杂粮掰扯了个遍,当然从结合实际来看,她还是对种水稻最有心得。

    此时乡农们回馈的消息终于将李淳风与马周心中最后的疑虑也给打消了,于是第二波童谣终于也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传扬了开去,童谣所到之地,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琢磨之后便觉靠谱,一部分本已十分相信童谣的乡农们则是不由自主便照着做了,剩下那些虽然心怀疑窦,但是眼见身边大部分人都信了,那自己还是跟着大家一起干吧……

    到后来朝廷更是派了官员下来和州县的官吏一起督导各种防旱工作,于是所有人都把心放踏实了,官府都说照这做,那准没错!至于开挖各种涝池水窖,那本来就是为了自家好,而且还免了今年的徭役,那干起活来更没负担了!等到谷雨过后开始播种之前,大部分州县的春播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各个池子里也都蓄满了水,等到出完苗间苗中耕完毕,打井的高潮便来到了。

    工部和民部的官员们这一个多月可是忙得四脚朝天,民部的郎官天天蹲在田地里,水部司天天徘徊在水渠旁,工部司天天领着人做木工,虞部司天天领着人在刨坑,还有都水监的官员们,不是在水渠旁,就是在水井水窖旁,同时还要记录测绘撰写文案,总之个个都是又黑又瘦,又累又憔悴。

    不少官员心中不免有些想法,这次搞得如此声势浩大,自己工部几乎全员出动,若是大旱不至那真是沦为六部笑柄,不知所谓了,心里竟有些盼起大旱来了。

    不仅这些劳碌的官员有些心思,大唐整个朝堂都有了些隐隐的声音,明的暗的说陛下轻信谶纬妄言,劳民伤财,实乃不智,比如说左仆射萧瑀已经连上了四个奏表请陛下召回各部官员,罢停扰民之举。其他等着看笑话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说司空裴寂。

    按说裴寂这人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坏,没什么治国安邦的才气,也没什么祸国殃民的能力,最大的长处也就是李渊信任他,能陪李渊玩到一块儿,而且因为之前刘文静的事儿,他和李世民关系也搞得很僵,李世民登基后他自然就退了下来,干脆让他旁的事情也别干了就陪太上皇玩就行了。

    裴寂本来就天天往太上皇那里跑,现在又老说些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话,把李渊膈应得不行,本来李渊退位没半年心里还没缓过劲来,就想找个老哥们一起放松放松,现在满耳朵听到都是二郎如何年轻不懂事不让人省心,这还让他怎么玩得踏实?可自己都已经是太上皇了,政事那不是自己该过问的,唉,算了,就由二郎折腾去吧,他是皇帝了,不是小孩子了。

    裴寂念叨了几天,见太上皇也没什么表态,劲头也弱了下来,想着现在说多了确实也没意思,干脆等夏天过了再说,看看这大旱到底来不来。

    大旱还真是禁不住这么多人盼,果然,自四月下旬庄稼出苗后下了一场雨,到五月底再不见一滴雨,涝池和水窖开始派上了用场,打的井也在五月下旬陆续出水,人们开始忐忑,又纷纷庆幸不已,灌溉的水少了,但好歹没耽误庄稼拔节。

    六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又是一月无雨,山东大旱。

    满朝哗然,举国震惊。

    不过虽然大旱,但是一部分州县的涝池水窖井水还基本能满足百姓生活和灌溉用水,因此许多地方的庄稼仍然长势不错,还有一些州县歉收是肯定的,但至少没全枯死,只有一部分地区实在是打不出水来的,靠涝池和水窖仅能勉强活人,庄稼是根本顾不上了,但只要不死人,这日子就还能过下去,只是下半年以及明年到秋收前的粮食只能靠朝廷赈济了。

    再没人说妖言惑众谶言扰民之类的话了,朝廷上下开始全力调集粮草筹备赈灾,因为之前多少有所准备,因此准备起来倒也有条不紊,同时依前言,皇帝下诏令免了山东全年的赋税。

    七月下,下了一场小雨。虽然小,却非常及时,已经干了的涝池和水窖又蓄上了点水。

    八月,谷熟,人们几乎是含着热泪收割着这些熬过了近四个月干旱的庄稼。

    下放的民部郎中天天在地头转悠,此前从来见到的都是收割好缴纳上来的已经成为赋税的成品,哪里亲眼看过这些庄稼从出苗拔节慢慢长大成熟?此刻他的心情之激动丝毫不逊于老农们,颤抖着手在奏表上写着“……四月未霖,赤地如惔而稼禾无虞,今赵县粟谷收毕,所得近丰年九成,此皆广开水源之功也,并有蓄涝水而为旱用,实物尽其用不费涓滴矣!”

    初一显德殿大朝,气氛相当好,当黑瘦了一大圈的民部郎中禀告到今年山东约莫能收上来四成半左右粮食的时候,几乎有一半大臣都要喜上眉梢了。是啊,这么大的灾情颗粒无收那才是正常的,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收成简直是托天之幸了!

    李世民也很高兴,他也没想到还能收上来这么多粮食,这样朝廷的赈灾压力就小了很多,这几个月一直无雨,他本来还想如果灾情实在严重,就准许百姓外出逃荒“就食”,现在看来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强调了一下:“虽然灾情比预计的要轻,赈灾的事情也不能懈怠了,你们要根据每个地方具体的情况安排妥当,有的州县干旱特别严重,现在已经没有吃的了,必须先把粮食送过去,朕希望不要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主管的几位大臣忙点头称是。长孙无忌道:“陛下请放心,今年山东的赋税已经免了,虽然大旱歉收,但人心都还安定,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立刻有官员附和道:“右仆射说得极是!这次全赖陛下圣明,官员得力,上下齐心,提前为旱情做好了准备,方才未使旱魃肆虐,涂炭百姓。”

    这一记马屁拍得甚是响亮,李世民脸上肌肉动了动,却看不出是不是在笑,他轻咳了一下,道:“嗯,这话倒提醒朕了,这次大旱是对大唐的官员们一次很好的考验,吏部考功司宜考察此次派下官员及山东诸州官吏的表现,表现好的予以奖掖,表现差的则要贬斥。右仆射,这件事情,你和官员考核一起做吧。”

    刚刚升任右仆射两个月的长孙无忌立马声音嘹亮地答道:“是!”

    裴寂眼皮抬了抬,想说句话,看了看李世民和其他几位重臣的面色,还是憋了回去。

    杜如晦奏道:“陛下,既然这《防旱抗旱术》收效甚大,臣以为可以在北方各地加以推广,以备灾年。”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这事很要紧,尚书省要马上派人去办。”

    长孙无忌马上应道:“是!”说完突然反应过来,略为不好意思地对左仆射萧瑀笑了一笑。

    萧瑀看了看他,也肃然应了一声:“臣领命!”

    下朝后,三省的头头们照例留了下来,李世民看着几位重臣,悠悠地说:“半年前你们可想到此事会是如此结果?”

    几位重臣互相看了看,房玄龄慨然一声长叹,语气却是十分欣慰,道:“臣,实未料到!”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表情甚是复杂,杜如晦开口道:“实在是匪夷所思,谶言童谣,所言旱情,若合符节,所言方法,无一不中,难道世间真有可窥知天意之人?”

    君臣一时都静了下来,半晌长孙无忌道:“此事也不难查,传童谣者绝非一人之力,可派人至乡间访查,若能寻到一切自可知晓。”

    李世民沉吟着点头道:“不错,派下去的人先问一问,他们在民间呆了很长时间,可能了解一些情况。”

    众臣纷纷点头,李世民双目中忽地射出两点精光,对房玄龄道:“此事,玄龄你去处理,记住不要太过声张。”

    朕,一定要找到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