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木匠王爷最新章节!
郭崇韬通过这些措施,总算起到了作用。到了同光三年底,唐军在镇压蜀地反唐武装的战斗中,取得了重大大进展。两个主要头目萧怀武和鲜于皋被唐军斩杀,蜀中趋于平息,唐军班师条件也渐渐满足。
于是,郭崇韬请李继岌下令,让凤翔节度使李继曮和客省使李严,在同光四年正月三日,先率本部人马押送王衍、王氏宗族、宫人妃嫔,还有降唐的文武官员及他们的家属、仆役,共计数千人前往洛阳,举行献俘仪式。
至于伐蜀大军,由于人数多,又已经被分派到各州县平灭反唐武装。重新集合他们需要时间,所以又耽搁了几天,到正月六日才完成班师准备。同时郭崇韬让任圜暂代成都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计划于第二天,也就是正月七日,大军出发回返。
但是就在正月六日这一天,一路风尘赴赴的马彦珪赶到了成都。马彦珪手里拿着两份指令,如果按照李存勖的诏书行事,那就没他什么事了。因为没等他催促,郭崇韬已经准备班师。于是马彦珪毫不犹豫地压下李存勖的诏书,取出刘玉娘的教令,给李继岌过目。
李继岌看过教令,觉得不妥,父皇还活着呢,母后又没有垂帘听政,她下这种命令显然是越权。于是,李继岌对马彦珪等人说道:“大军马上就要出发,郭崇韬又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我们怎么能无缘无故做这种忘恩背义的事?何况皇上没有诏书,仅凭借皇后的教令,就诛杀大军统帅,也不合法!”
马彦珪、李从袭等人有点儿傻眼了,这小主子怎么横插一杠子?好大的一只鸭子,他们几个辛辛苦苦地宰杀、拔毛、煮熟、再端上了桌,还有飞走的可能!对他们来说,此刻真如向延嗣所说,到了“成败之机,间不容发”的时候了,到底是郭崇韬死?还是他们死?不能不拼了!
李从袭等急中生智,一起哭倒在李继岌面前,说出了一条让小主子无法拒绝的威胁:“我们为执行教令,已经做了准备。机密很可能已经泄露,万一这件事传进郭崇韬的耳朵,发生变化,那殿下和我们谁都活不了啦!”
天生高贵的李继岌被镇住了,一股寒意瞬间灌满了全身。他猛然反应过来:眼前这几个宦官说的没错,这潜在的危险是实实在在的!不管郭崇韬以往和现在的表现如何忠诚,也不可能指望手握重兵的他,在得知“君要臣死”之后,会老老实实地遵守“臣不得不死”的死规矩。
正月七日一早,李从袭来到原前蜀天策府,也就是郭崇韬的住处,称魏王李继岌有事与郭公相商。郭崇韬毫不怀疑,就带着随同出征的两个儿子郭廷诲、郭廷信前往原前蜀东宫,李继的住处。
到了东宫,李继岌身边一个叫李环的卫士给郭崇韬指路:魏王殿下正在楼上等您。郭崇韬欣然走上楼梯,突然,脑后一声闷响。他感受到极短暂的剧痛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他的头颅,已经把李环用铁挝砸碎!埋伏好
的卫士一拥而出,郭廷诲与郭廷信也无法逃脱,瞬间毙命。父子三人,同赴黄泉!
杀掉了郭崇韬之后,宦官马彦珪没有休息,马上起程奔往洛阳。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尽快上报,烂摊子则留给了李继岌。大军班师在即,把军中威望很高的实际总指挥杀了,总得赶快想办法善后。要向将士们证明,郭崇韬是罪有应得。让将士们不会因为郭崇韬的突然被害,心生恐惧而引发兵变。
李继岌对这类说服工作没有把握,便召掌书记李崧来处理此事。李崧是饶阳人,自幼聪明过人。十多岁时写的文章,非常不错。周围的人看了,都觉得他是一个天才。李崧的父亲怕把儿子埋没了,就找了同族中最有学问的堂兄给他当老师,并介绍说道:“这孩子生来骨骼清奇,将来应该大有前途,就仰仗兄长多多教诲了。”
李存勖称帝后,让儿子李继岌遥领成德节度使。李崧进入李继岌幕府,任参军从事。由于他出众的文才,和敢于毛遂自荐的精神,得到了卢质、冯道的称赞,很快成了魏王府第一号幕僚。李继岌的奏疏和文告,基本都是由李崧代笔。
李崧了解到刚发生什么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顿足说道:“现在大军远在京城三千里外,没有皇上的诏书,便擅自诛杀大將。殿下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就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
李继岌听了李崧的话,有些后悔道:“你说得也对,可现在反悔也来不及了。”这推卸责任的事情只能交给李崧了。李崧多才多艺,马上召来几个最亲信的书吏。他们一起上楼,把梯子撤了。几个人临时伪造了一份假诏书,盖上李崧用蜡仿制的假中书省印。这样一来,杀郭崇韬就变成李存勖圣旨的决定,可以稍稍平息士卒的不安。
这六万大军是由数镇降兵拼凑而成,并不是李从袭口中的“郭氏之党”。郭崇韬发财的时候,也没怎照顾他们,众人多有怨气。等到郭崇韬被杀,将士们虽然非常震惊,但为他伤心或抱不平的人不多。郭崇韬的幕僚们树倒猢狲散,人人怕祸及自身,大多逃走躲了起来。
只有一个叫张砺的掌书记不避嫌疑,来到前蜀东宫,找到郭崇韬丧命的地方哭悼。这一幕正好让来见李继岌的任圜看到,认为张砺有节义,不是墙头草,便将其收入自己幕下。
任圜到李继岌驻地,是因为李继岌打算让他代替郭崇韬,处理军务。任圜原本要留守成都,等待孟知祥。如此一来,只能再次向后推迟班师回朝的时间。
直到正月十一日,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达成都。他马上安抚军民,犒赏将士,蜀地人心稍为安定。被一拖再拖的班师,总算可以施行了。六万大军中的少部份被留在蜀地,大部份起程北上。
由于洛阳到成都间的距离过于遥远,消息传递得太慢。郭崇韬在大祸临头之前,对自己危险的处境非常不清楚。但是在离洛阳不太远的河中,另一位
免死铁券获得者李继麟,对自己和郭崇韬正在恶化的环境,就要清醒的多。
李继麟的麻烦,始于礼尚往来。也就是李存勖身边得宠的伶人、宦官们把想要的礼单开出来,送到河中。李继麟负责把上边内容转化成实物,再送回洛阳。最初,李继麟对李存勖身边那群心腹的索贿比较配合,他们一张嘴,这边就掏钱。
但是河中距离洛阳太近,伶人、宦官们无论谁出京公干,都会顺便去河中打打秋风。他们一拨接一拨的,宛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尤其是掌握着监督诸臣之权的景进,更是把河中看成了聚宝盆,三天两头就派人光顾。
没过太久,李继麟开始心疼自己的钱了。何况不管论爵位、官职,或是对国家的功绩和享受的荣誉,自己都比李存勖身边那班伶人、宦官们只高不低,没理由怕他们!于是李继麟对景进的勒索,断然拒绝道:“河中这地方,土地瘠薄,百姓贫困。虽然你们的要求很合理,但我实在没钱了!”景进很愤怒:这么大一个盐池在那,还对我们说没有钱!
李继麟似是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是西平王,受赐免死铁券。他自己为富庶的河中镇节度使,儿子李令德是武信节度使,李令锡是忠武节度使,还有六个儿子和七个部将在各地任刺史。
让地方势力逐步减弱,让藩镇军队逐步受朝廷控制,是李存勖没有说、但一直做的事。因此李继麟的地方势力越大,只能让他越容易成为李存勖清理的靶子!因此,打李继麟的小报告,甚至栽脏诬陷,都是一件投皇帝所好,风险很低的事!
在伐蜀远征军从洛阳出发时,李继麟积极响应诏书,在河中阅兵,然后挑选精锐交给儿子李令德,准备会合大军一同出征。景进听到消息,立即在李存勖耳边造谣说道:“李继麟听说魏王殿下的大军西进,以为是要对他动,所以集结军队,准备顽抗!”
随后李令德带着精选的河中军加入远征军,景进的预言没有变成现实,但他也没有因诽谤重臣受到任何指责。景进又说道:“难怪李继麟肯让儿子带兵参加远征军,原来他与郭崇韬早已结成死党!郭崇韬之所以在蜀地敢如此飞扬跋扈,就是仗着与河中有紧密关系!”
李继麟听到这些消息,非常惶恐。用过朱简、朱友谦两个名字的李继麟绝不是什么忠义之士,但他也不敢造李存勖的反。李继麟想起当年他与朱友珪翻脸,招来后梁大军的讨伐。他便向和自己是敌人,又无交情的李存勖求救。结果李存勖亲自率军来援,大破梁军,解了河中之危。他自己亲往李存勖军营,并留宿一晚,以示诚心,双方嫌隙全消。
李继麟打算去洛阳晋见李存勖,为自己喊冤。他一提出,有部将反对道:“王爷有大功于国,不用把小人散布的流言,放在心上。您只要行的正、坐的直,干好职责内的事,那些没有依据的谗言自然会消声匿迹。但千万不能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