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Fahrenheit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最新章节!

    宁府因为将军夫人史氏去世,两个儿子连带着儿媳,贾敷与贾敬两对夫妇都要守孝三年。

    看着如今宗室几乎各个“不安于室”,一向又有贤王之名的恭王势头越发不对,贾代化还暗自庆幸:敬儿为母守孝,正好跟这位王爷拉开点距离,也算歪打正着了。

    武将出身的贾代化之所以不看好这位王爷,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条:恭王又不掌兵,再怎么拉拢臣子,也是竹篮打水!

    至于孙儿辈的贾珞和贾珍只要为祖母守上一年即可。

    两人不过二十出头,趁着这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钻研下学问——这也是贾代化亲口吩咐。凭他沉浮宦海半辈子的眼光来看,谁在这个时候出头挑事,将来圣上腾出手来就先收拾谁。

    因为北方与江南都牵扯了圣上的精力和实力,他如今拿不出太多的手段来对付各怀心思的宗室和世家们,但此时也正是他仔细考验并权衡的时机,等他腾出手来,就是大开杀戒的时候了。

    到时候,与一个在西北、北面和南方接连取胜的圣上作对,跟着宗室王爷们造反,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自从相伴半生的妻子、以及多年老友北静王接连去世,贾代化也自觉年老体衰,便想在这些年里好好培养孙儿,别再像敬儿似的,跟错了人,就得费大力气扳回来。

    话说贾珞有严父慈母教导关爱,谦和沉稳,从容有度,越发有嫡长孙、家族未来族长的风范,而且他学问也不错,骑射也说得过去,一个二甲进士可是稳稳的,至于一甲乃至于将来步入内阁,要看这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总之,贾代化对这个孙儿十分满意,作为对比的贾珍……贾代化的态度可就不太“如沐春风”了。

    在贾代化看来,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么,公子爱色也不能闹得后宅不宁!一个连下半身都管不住的男人,你还指望他在面对绝大利益时能有什么操守吗?实在不成,就像荣府赦哥儿似的,往大营里一丢,不怕臭小子不成材!

    因此……贾珍就让亲祖父操练得要死要活,满肚子苦水又说不出口。因为他平素来往的小伙伴们如今也各个收敛起来,鲜少凑在一处花天酒地了。

    话说纨绔也有若干级别,自然也混不同的圈子,比如家里得意的圈子,还有家里在走下坡路的圈子等等。毫无疑问,跟贾珍厮混的那群纨绔属于前者,他们的长辈在朝上都说得上话,尤其是家中还都有一两个看尽浮沉荣辱的老狐狸……

    贾珍也就是混蛋了点儿,脑子可不笨。当他累得压根不想动弹,看着如花似玉的通房都提不起精神,躺床上左思右想时也琢磨出了点儿味道。

    贾珍这一收敛,跟他媳妇凤姐也融洽了不少。

    这天,凤姐恰巧刚见过娘家人:她娘家嫂子又自己过来寻她说话了。话里话外除了奉承,就是想让凤姐给亲哥哥王仁谋个正经差事,最好还是稍微有些油水的差事。

    自己的哥哥王仁什么样子,凤姐心里最清楚。要不是这个哥哥实在扶不起来,又指望不上,她何至于跟二叔王子腾家的兄弟姐妹们走得更亲近呢?

    可她这嫂子也是个拎不清楚的,还一个劲儿地说他们夫妇可没二叔家的兄弟们嘴甜,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亲疏远近摆在明面上,隔了一层也差了许多呢。

    最后这嫂子说得口干,却劝不动凤姐,自己也来了脾气,“姑奶奶这是攀了高枝儿,就不念着我们这些穷亲戚了?”

    听见这话,凤姐胃里便是一阵翻涌,对着这样的嫂子,她也不必硬忍,用帕子一遮,想吐就吐……

    凤姐的娘家嫂子也怕真把小姑子气着了,连忙起身叫人,凤姐的大丫头自然颇有眼色,扶着凤姐就回了卧房。

    嫂子厚着脸皮进去看了一眼,见凤姐不想搭理她,便讪讪地告辞了。

    送走这位恶客,大丫头才问:“奶奶,要不要叫个大夫过来瞧瞧?”

    凤姐心里也有猜测,自然允了。

    于是贾珍回来的时候,就见他媳妇靠在床上……气色还相当好……“怎么了这是?”

    凤姐笑意盈盈,也不答话,只是双手轻抚平坦依旧的小腹。

    贾珍大喜过望,搂着媳妇道:“有了?”

    凤姐点了点头。

    喜讯当晚就传回了王家。第二天便是凤姐的亲娘带着儿媳妇,与凤姐的二婶、王子腾之妻一起过来探望她。这回娘家人只是劝说她全力养胎,别的要求一概没提。

    凤姐心里稍微慰帖,而贾珍在祖父的外书房看见了媳妇的娘家二叔王子腾。

    王子腾如今乃是六品,他琢磨二皇子去往江南,多少得拿下些官员的乌纱,自己若是能就此外任最好,不行混个递补也成:没个大靠山,在京里混可实在艰难。

    贾珍因为媳妇有喜,也替王子腾说了几句好话:若是事成,王子腾也能成为他的一份助力。

    原本以为王子腾志在北静王一系因为守孝而留下的空缺,没想到他竟把目光放到了江南。贾代化倒是觉得此人当真是个可造之材。

    而且若是谋求江南的五品刺史,贾代化还得拉上荣府堂弟贾代善才能拿得稳,但王子腾一个六品小官的调动,他到吏部堂官那儿说句话,大家都愿意卖他这个面子。

    再说送王子腾去江南,哪怕能打探点消息回来也都值了。因此贾代化都没有假惺惺地“再斟酌”,而是相当痛快地应允了。

    而对王子腾来说,享受了恩惠,就意味着他彻底归于宁府麾下,由不得他再左右摇摆、骑墙观望了。

    消息传到荣府,史令仪也难得当着丈夫的面儿感概上了,“咱家还是人少啊。”

    金陵贾家家学建了十几年,每年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都派上心腹回去,看看年轻族人们的学问和本事,至今也只培养出两个举人……在这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时候,也不适合提拔自家初出茅庐的族人,拔苗助长也是害人啊。

    比起宁荣两府,媳妇娘家保龄侯那边儿……孙儿这一辈一只手数全了啊!好歹荣府这边儿,数数孙儿孙女还得再添一只手不是?

    因此贾代善立即道:“放心,有我呢。”他以为媳妇在暗示他多照应下史家呢。少顷,他又琢磨了一下,问道,“宝玉和你那个侄孙女,你看怎么样?”

    史令仪默然,权衡了好一会儿都说不清楚这婚事是门当户对还是不太妥当。

    话说,她这辈子除非有丈夫吩咐,或是不管不行,不然还真鲜少插手孙儿这一辈的事情,尤其是婚事。

    活了两辈子,再加上地府历练,她的收获之一便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没把握的事情千万别往身上揽。

    于是她迟疑道:“让政儿媳妇去探探我嫂子那边的意思?”

    贾代善一听,便知道媳妇心里也没谱,可又觉得跟熟人做亲,总比让谁忽然摆上一道好:再说将来北面和西南迟早各有一战,没准儿还有更凶险的大事发生,因此早些打算也是正经。

    转天上朝,圣上公布了几位官员的任命——这些人都是填补北静王去世而空出的那几个空缺。

    史骞升任礼部尚书,眼见着内阁在望,其余几个位置也被其他世家瓜分完毕。而费家和那些别有居心的宗室王爷们一无所获,倒是恭王的门人拿到了一个刺史之位。

    恭王以及他身边的幕僚们一致认为,这是圣上打算再次重用恭王的信号。有如狼似虎、手握兵权的宗室王爷们步步紧逼,圣上自然会拉上亲戚一起应对。

    可在荣国公眼中,恭王还真不算是什么紧要人物。

    趁着上午阳光极好,史令仪特地召来儿媳妇王咨说话——王咨要等秋初儿子贾珠大婚之后,才能带着小女儿贾琛到西北与贾政团聚。

    王咨进门先请安,谢过弟妹赵晴亲手端来的热茶。趁着这点功夫,她还细细端详了一番弟妹,肤若凝脂又粉面含笑,显然产后恢复得不错。

    史令仪把丈夫的意思透露给儿媳妇,王咨毫不犹豫道:“媳妇儿也瞧着史大姑娘很好。”

    作为母亲,王咨也有些偏心,只是她偏爱的孩子正是最贴心最聪慧又最懂事的大女儿贾瑗……至于两个儿子,她的评价十分中肯,贾珠大约止步于二三品,而二儿子宝玉他根本不是当官的料儿!若是真借着自家名头娶来个名门淑媛,与不上进的宝玉成婚后没准儿就成了一对儿怨偶。

    而史大姑娘却是真心不计较这些。其实就算婆婆今天没提起此事,王咨也要找机会探探口风。

    史令仪一听,就知道儿媳妇真心愿意。她这会儿倒是担心起宝玉的反应了。

    事实证明史令仪这位祖母好像一直都猜不太准宝玉的心思,不论她是否还拿宝玉当~命~根~子一样溺爱。

    正值初夏,西北本该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欣欣向荣之景。宝玉却在城外亲眼见到战乱过后,残桓断壁、田地荒芜的惨状,他触动极大,心里那些儿女情长早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虽然在讨伐造反的忠义王之时,圣上大军多是围而不攻,但久困之下人心浮动,再加上忠顺王当时很是吃了些大亏,于是部分兵将趁着他缠绵病榻之际,劫掠起当地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才举家迁移,甚至有不少人躲入山林之中……

    西北新任的官员主要任务便是抚民安民,百姓听到消息或是官吏们的劝说,也逐渐回归家园,但这需要时间,又过了耕种的时节,这些百姓暂时只能先靠救济过活。

    这一路上见到面有菜色、甚至瘦骨嶙峋的百姓,宝玉便命随从送上他们携带的口粮,聊表心意。虽然还没到易子相食,饿殍遍野的地步,宝玉也有了几分兴亡皆是百姓苦的切肤之痛。

    宝玉神色郁郁,回到府中时知道父亲尚未归来,便闷在书房里奋笔疾书,以宣泄心中不平。

    话说宝玉安插在随行队伍里的蒋玉菡和袭人,早早就被他爹发现了。

    贾政自然没把一个小戏子和小丫头的生死放在心上,可听了宝玉身边的长随回禀过蒋玉菡如何与宝玉相识,又为何躲在车队之中,却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贾政看来,宝玉这个儿子虽然不务正业,但胜在仁厚还有几分侠义之气,但凡跟着他的人,他都能尽力照应。这种性情其实很得人心,不仅仆从忠诚,甚至还能结交上几个真正的朋友。

    至于忠顺王府和自家早就是解不开的冤仇,哪里就差上这一笔了?

    傍晚时分,贾政回府,听说儿子又在书房里待了大半天,他便亲自过去瞧了瞧。等到看见宝玉落在纸上的字句,他欣慰之情简直溢于言表:若说宝玉以前的诗句虽有灵气却限于小情小爱的话,这回却能看出些边塞诗人的味道来了。

    全家唯一一个“异类”的父亲,贾政压力也挺大的。发现宝玉真的长进了,兴奋不已的刺史大人当晚也写了封家信:赶紧向媳妇报喜。

    得了“喜讯”的王咨更是频繁跟着婆婆史令仪出入史家。

    史令仪这会儿也瞧出来了:哥哥史骞和嫂子王彦都挺乐意让湘云嫁进荣府。如今局势微妙,史家和北静王府一样,已经不太在意什么“换亲不妥”了。

    作为文臣,尤其是人口不太多又从不结党的文臣,让儿孙们和知根知底的武勋世家结亲,才更妥当也更安心。

    至于湘云的母亲意思也挺明白:见过世面的男人总比孤陋寡闻的男人更能把持得住吧?

    这话还害得王咨反复思量了一整天:这是夸宝玉吧?

    这婚事就在贾琏成亲之前便定了下来,完全绕过了宝玉和湘云,也压根就没问过他俩的心意。

    听到自己将要迎娶湘云,宝玉当时就愣住了,之后便是五味杂陈:他倾心于林妹妹,可是他再傻也知道姑父姑母都没看中他。至于湘云妹妹,他自己也有些迟疑,说他对湘云妹妹没有情意绝对是说谎,但二人之间却又不是他和林妹妹那般情投意合、两小无猜……

    京中的湘云听说自己的婚事,登时就红了脸。嫁给宝玉哥哥,湘云自己也是乐意:她觉得宝哥哥脾气好,又跟她合得来……

    谁的闺女谁知道!湘云的娘太明白女儿这是……还没彻底开窍呢。说起“脾气好、合得来”这两条……云儿和荣府的琏表哥、珠表哥还不是合得来?换成嫁给这两个表哥之一,估计女儿心里也一样乐意!

    不管怎么样,这门亲事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可就在贾琏成亲的前一天,二皇子在江南遇刺的消息传进了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神速我都有些不适应了。

    昨天没更是因为我压根就没刷出来后台,今儿补了点字深夜来一发,居然都看不到旋转的小菊花了。话说*要是能保持这个速度,抽一下也值了,我现在就怕她不!禁!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