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中华秘典最新章节!
姬贯俞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贯俞二十年(癸亥,前4258),终年四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桥山(今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帝号贯俞,尊号黄帝。
黄帝陵位于桥山顶,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明嘉庆年间立的石碑,上面有唐?手书的“桥山龙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里面立着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碑;陵前南侧还有座祈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
帝恚文
在位起讫:前4258—前4219年。
生卒年:前4283—前4219年。
出生地: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
立都: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年号:恚文元年(甲子,前4257)。
黄帝姜恚文,男,姓姜,名恚(hui)文,炎帝大隗氏祝融(华盖童子)后裔,因入赘于黄帝族,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九任帝。
姜恚文生于八任黄帝转茸二十年(戊戌,前428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是炎帝祝融氏的嫡系传人,于九任黄帝贯俞十五年(戊午,前4263)入赘于黄帝族。姜恚文才华出众,足智多谋,很快成了帝贯俞的得力助手。帝贯俞最初还是让他当参谋,想点子,出主意,料理朝中一些大事,后来干脆就命他代理朝政,自己专心致志地去享受人生吃喝玩乐去了。姜恚文乘机广交朝中大臣,树立自己的威望,架空了黄帝贯俞,使姬姓的黄帝政权完全掌握在了姜姓人的手里。
公元前4258年,九任黄帝姬贯俞因纵欲过度,突然间暴病身亡,众大臣纷纷推选他为新一任黄帝,于是,姜恚文即位称帝。姬姓黄帝变成了姜姓黄帝。
姜恚文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姜恚文执政期间,以宽松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团结天下各路诸侯,深得民心。
当时中华大地上约有大小部落上万个,号称万国。这些个部落因处于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文明,有的野蛮。有的部族甚至还不会用火,仍然过着原始的野人生活,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杂乱交合。以前黄帝族人称他们为蛮人,一度对他们进行灭绝性的追杀。姜恚文执政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使人逐渐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改变旧习,教他们用火,教他们穿衣服,还教他们捕鱼、种地,使蛮人慢慢地对中原人产生了好感,成了中原人的朋友。
姜恚文在用人上也非常明智,他施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不论出身于哪个氏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是德才兼备,便可以得到重用。他的这一政策赢得了各族团各部落大多数人的拥护。
姜恚文二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前4219),终年六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轩辕黄帝宫西南),帝号恚文,尊号黄帝。
帝成契
在位起讫:前4219—前4184年。
生卒年:前4246—前4184年。
出生地:大虹桥(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成契元年(癸卯,前4218)。
黄帝姜成契,男,姓姜,名成契,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炎帝魁隗氏共工后裔,其先祖为首任黄帝姬芒时掌管星象和作兵书的鬼臾?(ou)。他也是因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政权的重臣,后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一任帝。
姜成契生于十任黄帝恚文十二年(乙亥,前4246),出生在沁水南岸的大鸿城。此时炎帝族因与黄帝族联姻,在中原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黄帝本族的势力却日益衰弱,整个黄帝政权基本上控制在炎帝族手中。
公元前4219年,十任黄帝姜恚文去世后,姜成契再次被推选为异姓黄帝,号称帝鸿氏。这是姬、姜联盟,互为翁婿,以血缘关系而立的第二位异姓帝王。
姜成契执政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部落之间时常发生争斗。而姜成契又是个重享乐好奢华的人,即位后便大造亭台楼阁,修筑都城,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些穷苦人为求生存,被迫铤而走险,抢劫偷盗现象时常发生,社会环境出现了混乱局面。那些有实力的贵族集团,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借以保护自己本族的利益,提高本族的声望。
姜成契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成契三十五年(丁丑,前4184),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帝号成契,尊号黄帝。
帝仡谅
在位起讫:前4184—前4140年。
生卒年:前4206—前4140年。
出生地: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仡谅元年(戊寅,前4183)。
黄帝酉仡谅,男,姓酉,名仡谅(读geliang,代用字),号缙云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二任帝。酉仡谅为炎帝魁隗氏后裔缙云氏的后代。他的先祖因入赘于黄帝族,被黄帝赐姓为酉,成为黄帝族人,实际上他是炎黄两家的混血儿。
酉仡谅生于十一任黄帝成契十三年(乙卯,前4206),出生在缙云氏的封地大隗。他少年时代便因才华出众而赢得本族人的赞扬,成人后以其卓越的才华进入黄帝朝中为官,很快得到了十一任黄帝成契的重用,二十岁时便成为辅政大臣。
公元前4184年,十一任黄帝姜成契去世,遗命传位给酉仡谅。于是,酉仡谅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洎城,以戊寅年(前4183)为仡谅元年。
古史记载:“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通鉴外纪》)这里所说的“帝”就是黄帝。实际上这是一位虚构的黄帝。中国旧时代的古史多数都是根据孔子所作的“黄帝氏族谱系”而记,孔子像编撰玄幻小说一样把十几代黄帝综合成一个人,并且将他神话,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把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把他塑造成“人文初祖”,声称“万世皆系于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样的历史谁会相信呢?不要说外国人不相信,恐怕任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也不会相信。
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古史中所说的轩辕丘就在今新郑市双洎河以北,但并没有一个黄帝是在这里出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共有两任黄帝在新郑立都,新郑如今仍存有黄帝故都天心石、风后城、风后岭、黄帝祠、嫘祖祠等古迹。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今新郑西南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如今具茨山上仍有黄帝祠,建在风后岭的南坡,三殿六配房,占地百余亩。避暑宫在风后岭的西北,山中间有黑龙潭,潭下洞中有一水晶石古床,就是当年黄帝避暑之地。
嫘祖娘娘洞在风后岭东的石壁上,传说洞内供奉的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嫘祖即雷祖,也就是方雷氏、雷泽氏。其族又称雷族、雷公族。雷族与轩辕氏为婚,当在轩辕氏的早期,不可能是立都于新郑的黄帝。因此,这里的嫘祖应该是黄帝的先祖,绝不是黄帝的后妃。至于养蚕、抽丝、织帛、制衣之事,民间早已有之,古人为了尊重嫘祖,才把养蚕、抽丝、织帛的专利权授予她,尊她为始祖。
早在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执政时期,黄帝姬本蹬具茨山大封功臣,封大将军风后于主峰的峰顶,此峰始称风后岭。风后在峰顶修筑了一座古城,用来练兵和屯兵。今该城遗址犹在,此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宽二米多,高六米,周长约三公里;城墙完全用石块砌成,城门称轩辕门,又称南华门。内城宽约二米,高五米,全长二公里,城门叫作讲武门。在风后岭的南坡据说生有一种“和睦草”,是当年炎黄两族联姻后种植的,象征炎黄两族团结和睦,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天心石”也是四任黄帝姬本当年蹬具茨山所立。该石立在新郑古城的中央,高五米,宽二米,石的顶端有一小坑,石的正面刻有“天心石”三字。意思是:黄帝应天立极,立此石为天之中心。据说“中国”一词就是由黄帝立天心石而起。
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在位时,继续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都城。该城起于具茨山下,沿洧水河两岸,呈东南、西北向斜形构筑,周长22.5公里。现在该城遗址尚在,证明黄帝并非是虚构的神话帝王,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酉仡谅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仡谅四十四年(辛酉,前4140),终年六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帝号仡谅,尊号黄帝。
帝江阳
在位起讫:前4140—前4106年。
生卒年:前4164—前4106年。
出生地:温泉(今河南焦作市温县)。
立都:祁家(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
迁都: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年号:江阳元年(壬戌,前4139)。
黄帝江阳,男,姓祁,名江阳,号参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三任帝。
祁江阳的先祖是炎帝神农氏。三任黄帝姬豕统一全国后,封炎帝神农氏后人于卢氏(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赐姓为祁。
祁江阳的父亲娶黄帝轩辕氏嫡系女子为妻,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朝中的重臣,封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他的妻子轩辕氏女姬氏怀孕,于帝仡谅二十年(丁酉,前4164)夏天,在前往温泉母亲家探亲时,因天气连日阴雨,河水上涨阻隔了归路,无法及时返回,便在娘家生下一子,取名江阳。
祁江阳从小聪明好学,深得母舅和父母的喜爱。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父爵入朝为官,以其卓越的才华被十二任黄帝仡谅任用为主管天象的大臣。
公元前4140年,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去世,朝中大臣推举祁江阳为帝。
祁江阳即位后,在白龟山东北建筑都城,称为龟城(即祁家,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不久即迁都于此。
祁江阳执政时期,黄帝政权出现了混乱。黄帝朝中的几大贵族集团因为争夺执政权不断发生冲突。炎帝族的缙云氏和帝鸿氏都想继续执政,而黄帝轩辕氏的嫡系认为:天子之位本来属于轩辕氏子孙,不该由外族来承袭。各氏族集团相互不服,矛盾日益加剧。这时东夷少昊部已经强大起来,闻黄帝政权内乱,便乘机起兵向黄帝族的统治区发起攻击。祁江阳派军队抵抗,结果接连失败。少昊部乘胜进军数百里,直逼黄帝的都城。祁江阳在强敌的逼迫下,只好率族人北迁,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以东的祁河岸边建都,名为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黄帝政权都城北迁后,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大减弱。
祁江阳二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前4106)病逝于龟城,终年五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中条山,帝号江阳,尊号黄帝。
帝昌块
在位起讫:前4106—前4075年。
生卒年:前4135—前4075年。
出生地:临猗(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
立都: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迁都:双池(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
年号:昌块元年(丙申,前4105)。
黄帝昌块,男,姓依,名昌块(代用字),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四任帝。
依昌块为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其先祖因德才兼备,曾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有功于黄帝政权,被封在解池(今山西运城盆地),赐姓为依,与封在丹水的老童卷章、重黎氏为同姓。
黄帝政权在十三任帝祁江阳执政时,国势日益衰退,逃亡在长江流域的三苗九黎族重新兴旺起来,他们与东夷少昊集团联合起来,不断入侵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统治区域,迫使黄帝政权将国家行政机构的首都迁往黄河以北。
公元前4106年,十三任黄帝祁江阳病逝于帝都龟城,依昌块以黄帝轩辕氏嫡系子孙的资格,与各大族的大酋长们争夺帝位,最终击败群雄,自立为帝。
依昌块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吕梁山以东的双池。这里是黄帝轩辕氏族的发祥地,西靠吕梁市,往东不远就是汾水(今称汾河)。当年黄帝族曾在这里与九黎蚩尤氏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如今蚩尤氏政权已亡,战败的九黎蚩尤氏族人一部分逃往冀东燕山深处,一部分逃往江南与那里的同宗三苗族人结合在一起,这里已经成了黄帝族的后方根据地。因此,依昌块认为,在这里建都更有安全感。
依昌块执政期间并没有什麽作为,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外族的进攻更加频繁,黄河以南的疆域大部分被外族侵占。
依昌块三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昌块三十一年(丙寅,前4075),终年六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山(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城东),帝号昌块,尊号黄帝。
帝号次
在位起讫:前4075—前4053年。
生卒年:前4101—前4049年。
出生地:祁城(今山西晋中市祁县东南)。
立都:双池(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
迁都:轩岗(今山西忻州原平市西北)。
年号:号次元年(丁卯,前4074)。
黄帝号次,男,姓祁,名号次,号轩辕氏,为炎帝神农氏后裔,继承十四任帝昌块之位,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五任帝,也是最后一任帝。
祁号次的母亲是十四任黄帝依昌块的妹妹,依昌块无子,临终前遗嘱传位于外甥号次。
祁号次即位时,黄帝轩辕氏政权已经极度衰弱,东夷少昊集团联合江南三苗九黎族和炎帝后裔的共工、祝融等部落,大举进攻黄帝族统治的区域。不久,中原黄河以南的黄帝族统治区全部被攻占。祁号次十分恐慌,便将帝都再次北迁至云中山北端的轩岗,打算当一个偏居一隅的安乐帝王。
但是没过多久,占据中原的少昊氏族并不满足于现状,再次联合大隗氏与桃林寨的夸父氏、兖州的邹屠氏等,向黄帝族统治区发动进攻,先后攻占了鲁西和太行山以南,桐柏山以北、华山以东的地区。而这时被黄帝封在西部陕甘地区的少昊氏与方雷氏(西陵氏),也与炎帝后裔夸父氏族联盟,举族向东回迁,渭水流域已经完全成了炎帝氏族和少昊氏族的天下。
十五任帝号次在外敌的逼迫下,不得不再次率族人退回到涿鹿。这样,黄帝轩辕氏政权对河南、河西、河东大部分地区都失去了控制,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号令天下,领导全国了。
帝号次二十二年(戊子,前4053),少昊部首领风清?v(读“ku”代用字),再次出兵北伐,攻打退守涿鹿的黄帝轩辕氏政权。祁号次被迫让出帝位,向少昊金天氏政权称臣。
黄帝轩辕氏政权历十五任帝,传国四百六十一年,至此结束。
祁号次失去帝位后,少昊帝仍将他封于涿鹿。
少昊帝清?v五年(壬辰,前4049),祁号次病死于涿鹿,终年五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涿鹿桥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山),尊号黄帝。(文/玉壶九千中国远古帝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