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处?(感谢泛蓝ph万赏)

祝家大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大宋好屠夫最新章节!

    “皇帝敕曰:朕悉河北贼乱,侥幸得势,以致汴梁危难,天下广大,人口万万,短暂难救国都。狼子野心之辈,必定覆灭。朕以危难之际,图解困之法,保社稷不失。特传位于太子,以新皇守城,太子纯善仁德,知礼知义,诸公众志,辅助尽心。朕欲南下,一为焚香祷告,以求上天庇佑。二为聚兵,聚天下勤王之师,百万带甲,再解此围。

    擢升中书舍人吴敏为门下侍郎,擢升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二人辅佐新君,操办登基事宜。太师蔡京为京城守御使,总揽守城事宜!

    故兹诏示,想益悉知!”

    大早朝会,太监朗声而读,却是不见赵佶在场。赵佶已然出南门而去,直奔亳州。

    历史上金国第一次南下,赵佶便是这般匆匆忙忙传下皇位,带着蔡京童贯等人夺门而走,也还带了童贯新组建的胜捷军。今日却是重演了历史,只是童贯蔡京并未随行。待得金国第二次南下之时,这位纯善仁德的太子不再纯善仁德,把自己的父亲直接软禁了起来,所有人都不得与之见面,便是连饭食都从孔洞之中传递。

    是以二帝皆在东京,被金人一网打尽。

    如今赵佶再一次把皇位传了下去,自己跑出了东京,也不知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大殿之中圣旨才刚刚读罢,吴敏与耿南仲已然飞奔往东宫而去。

    耿南仲虽然头前犯了错误,却是也获得了太子赵桓的谅解。耿南仲显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叫当初王黼势大,也是说服了太子为自保之法。耿南仲在东宫十余年,赵桓倒是并未真正为难于他。

    群臣从大殿直奔东宫,还有宫中太监无数,耿南仲与吴敏两人在前。其中人心惶惶者不少,只恨当初没有交好这位鲜少出现的太子。耿南仲与吴敏二人心中倒是有几分欣喜,两人皆升了官职,又能辅助新君,不说当面的困难,却看未来的道路,似乎一片光明。

    众人到得东宫,拥戴赵桓登基。

    历史上金兵围城之时,众人也是这般拥戴赵桓登基,那个时候的赵桓,死活不愿登基,直到哭晕过去,才被人抬上皇位。

    却是这一次的赵桓,并未有多少抗拒,显然在众人心中,郑智还算不得真正威胁江山社稷的危机,比那蛮人女真差得太远。便是赵桓心中虽然有些担忧,却是也并不真的惧怕。

    一切从简,便是祭天的典礼都被众人延后再办,赵桓便是如此慌慌忙忙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桓,皱着眉头看得左右群臣跪拜三呼万岁,却是忘记了一句“平身”。待得众人跪得片刻,旁边的太监挤眉弄眼,赵桓才开口说道:“众卿平身!”

    众人起身,吴敏已然进入了角色,上前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反贼大军已在濮阳,想来不日就会南下汴梁,还请陛下下旨,安抚城中百姓之心,组织军民抗贼,以待太上皇率兵来援。”

    赵桓点了点头道:“准,便由中书省拟旨,蔡太师负责操持抗贼之事。”

    耿南仲也出来开口说道:“启奏陛下,郑智谋反,虽然罪不可赦,却是其中也有内情。若是能不战而止,于国于民,皆有大益。不妨派人与之斡旋几番,即便不成,也可拖沓一些时日,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闻言,却是也觉得极为有理,若是郑智罢兵了,自不多说,若是郑智不罢兵,也可拖一些时间等待援军,便道:“此法甚好,何人可为使节?”

    要谈判,自然是要有人亲自去的。却是人人都知道秦桧被郑智砍了头颅,便是蔡京也差点被斩了祭器,哪里有人敢出来接下这个差事。

    见得左右皆无人说话,吴敏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以为种师道可以担此重任。种师道于国忠心,又于那反贼有恩,。可以派他前往斡旋。”

    赵桓闻言问道:“种师道身在何处?”

    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连忙拱手答道:“陛下,种师道今早已回东京。却是臣以为种师道并不适合。东京之中,知兵事者甚少,无出种师道右者。是以把种师道留在京中操持城防之事更为妥当,如此也能保得城防无忧。若是派其出使贼军,只怕贼人扣留不回,那便得不偿失了。”

    蔡京如今对种师道倒是都了几分信任,守城之事蔡京也唯有这么一个人可以依靠,也就不能放种师道出城去。

    赵桓心中自然知道城防之事更加重要,开口又问:“那何人可当此重任?”

    众人皆不敢接话,低头不语。就怕有命去,回来只剩下一颗头颅。

    吴敏见得众人都不接话,心中大急,左右看得几眼,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堪当此任。”

    李邦彦何须人也?历史之中曾拜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金兵南下之时,力主割地求和之人。王禀坚守的太原城,便是被此人的建议割让出去的。却是王禀收到了投降的圣旨,依旧坚守城池,即便被大宋抛弃了,也坚守至死。

    当时主张抗敌的李纲、种师道,皆被排挤,也有李邦彦的功劳。

    金兵围困汴梁之时,城头之上有士卒忍无可忍,发了一炮。却是被李邦彦下令斩首。

    为何吴敏要推荐李邦彦,显然二人同为中书舍人,也有私交。吴敏无人可选,却是把眼睛看到了这个同僚身上。至于朝廷许多大员,刚刚升迁的吴敏,显然还不敢乱说乱点。

    李邦彦闻言身形一震,面色忽然一白,连忙出得人群,正要开口推脱。

    却是赵桓已然先开了口道:“此事便这么定了,着李邦彦出使贼军,便看看反贼郑智有何条件。”

    圣口已开,已然由不得李邦彦多说,只得大礼而退。

    吴敏此事才长出一口大气,刚刚升任中书侍郎,便是这件事若是都办不好,何以取信新君。中书侍郎这个官职,其实就是中书省的管事主官,上面虽然还有仆射,却是如今多是尚书仆射兼任,亦或者直接空闲。

    待得吴敏刚出一口大气之时,赵桓已然又开了口:“王黼身在何处?”

    便是王黼这个名字一出,耿南仲面色一变。吴敏也马上会意到了,却是吴敏反应更快,忙开口道:“启奏陛下,王黼之辈,实乃国贼尔,于相位之时,民怨沸腾,贪墨无数,更有江南匪患之责,还请陛下诛杀此人,若是此人伏诛,百姓必然拍手称赞,感念陛下圣明。”

    赵桓显然是记仇的,吴敏的反应更是深合赵桓之心。只听赵桓开口道:“传下圣旨,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全家。”

    赵桓倒是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并不下旨诛杀士大夫,只是贬谪抄家。却是这王黼显然也活不下去。不过就是按在路边一刀砍了的结局。

    “遵旨!”吴敏开口说道。

    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人在此时出来为王黼说话。即便吴敏所言,王黼的罪责之类,大多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却是也没有一人替他鸣冤叫屈。新皇登基,在场文武大多与之并不相熟,哪里敢随意得罪。

    却是众人此时皆知,这位极少露面的纯善仁德之人,似乎并不是那么纯善仁德。

    朝议之后,四处开始备战御敌。京城防御使蔡京也开始忙碌起来,童贯自然不可能真的在城头之上守城,蔡京倒也还记得恩情,把六十多岁的童贯偷偷送回了府中修养。

    种师道却是被蔡京寻了回来,上得城头开始布防。东京满城,举起了一万多好兵将,还多是头前来不及聚集遗留下来的。宫城中的护卫也抽调出了几百,这些宫城护卫倒是个个长得五大三粗,其中多是将军之后,好手也并不少。

    余下的工作便是发动东京民众协助守城,其中官员的护卫与下人小厮,便聚集了一万七八千人。城中的泼皮也有不少,拿了几百个铜钱,领了兵器便往城头而上。

    如此几番,总算把这城墙勉强站了一圈。

    李邦彦硬着头皮拖拖拉拉终于出了城,往北而去。

    东京往北二百里,郑智近四万的大军终于开始南下,粮草物资齐备,甲胄也都清洗干净,旌旗都多制作了不少。

    京中之事,不得多久也就传了过来,骑在马上的郑智听得这个消息,满脸是笑,虽然没有预料到,却是也没有出乎预料,赵佶终究还是那个赵佶。

    这件事情对于郑智来说,显然是有利的,年轻的赵桓,相对来说,似乎更好拿捏。其中也有赵桓与赵佶争权夺利的问题。

    若是赵桓能自己解决这件事情,赵佶回京之时,哪里还有半点权柄可言。赵桓此时还没有想太多,之后必然会想到这个问题之上。

    一个太上皇,一个新皇帝。两人最后到底谁说了算,便是看谁能把郑智这个反贼之事平息下来。

    郑智对于历史知晓一二,知道已经登基的赵桓不可能还政于赵佶,那么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关键点。变成关键点的郑智,必然更多了一些拿捏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