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异同,揣摩

华西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最才子最新章节!

    明朝和清朝的八股文考题有些区别,比如明朝考官在出题的时候大多出大题,而小题大多是私塾老师在考较学生对儒家经典熟悉程度时才用。等到清朝末年,四书五经的题目都已经被出尽,可说每个句子后面都跟着百十篇范文的时候,考官出无可出时,才弄了些诸如截塔之类的小题出来。这已经是刁难,而不是选取有用的人才了。

    包应霞乃诚实君子,自然没有跟考生斗智斗力的心思。出的题目非常简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一句出自《论语》,意思是: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感慨的说:我赞同曾点的意见。

    所描述的场景是一种社会大同的景象,国家已经不需要人去治理,居民安居乐业,无偷无盗,每个人每天都在过一种富足安乐的生活。而孔子所希望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所以他会赞同。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莓个考生入门发蒙时的必读科目,平日里也不知道依这个句子做过多少文章。

    等到拿到题目纸后,一看到这句话不少考生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面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但吴节却知道,越是容易做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就因为题目不难,大家都能作观点雷同者居多,要想靠标新立异得高分,只怕有些难。而拼文笔,三千考生中,也不乏有下笔锦绣之人。

    既然能进这座考场,都是有几分斤两的,所以如果不出意外,这一道题,大家都能轻易地作出来。就因为太容易写又以老生常谈居多,考官看起卷子来,难免不审美疲劳。吴节可以肯定,没多少人能拿高分所以,不管后面几题如何,如果这一题能够做好了就能抢得先生,首先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那么,抄什么才好呢?

    老实说,这个题目吴节手头的范文可说是最多的,从明朝宣德年到清末宣统年的都有,真要背也背不晚那么多。

    因此,他就从各期会试的会元和解元文中找了五篇做参考,然后根据考场和考官的情况再作决定。

    因为有着强大的资迅能力,吴节可以在现代社会轻易地查出某年某月某地的考试题目,可主考官姓甚名谁却没办法搜索。而考官的口味又直接决定了你的考试成绩,所以,一般来说,他都会事先准备几篇不同口味的范丈,到时候再做定夺。

    今科的主考官包应霞是吴节的老师只是平日接触得不多,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吴节也无从知道,只能大概加估计。

    他想了想,回忆起上次在成都参加院试时的情形,那次考试自己可是拿了头名的。四川今年的会试包应霞一共出了两道八股文题,一题是《不患》,选自《论语》;一题是《不见而章》,选自《中庸》。

    当时吴节也没考虑过包大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为了保险,索性抄了钱谦益的两篇范文上去。牛打杀鸡,一举夺魁。

    钱牧斋乃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霍式耙、顾关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他的文章气象宏大,是明清古人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被人称之为“当代文章伯”。

    究其风格而言,虽然还带着浓重的明文特色,可依稀已经能够找到一些清朝古文的影子。

    估计就是因为清文的韵味对明朝人来说,是如此的新鲜,这才入了包大人的眼,被点了案首。

    “恩,看来,抄明人的文章是不成的。要想在这个普通的题目里写出特色来,还真得从清文里去寻。”

    吴节想通这个关节,醒悟过来。

    好在他手头正好有一篇得用的丈章,正是一个叫胡任典的所作的同名文章,靠这这篇文章,他拿到了乡试头名解元。

    胡任典这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是康熙年的翰林院编修。清朝的翰林院就是个养老机构,他在里面窝了一辈子,也没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这人的学问却是非常好的,又是个考试高手。

    康熙二十年乡试拿了第一,康熙三十三年会试时又拿了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这还不算什么,他所参加的乡试考场设在南京,南京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能够在那里杀将出来,可见他的厉害。

    这家伙每次考试都必拿第一,简直就是个考试机器。加上他又是清朝人,不抄他的文章,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穿越者的先知先觉。

    想通这一点,吴节立即就想动笔。可想了想,乡试事关重大,对自己也非常重要,还是慎重一些。

    也不忙答卷,就提起毛笔,老老实实地打起了草稿,准备将那篇范文先写在草稿上,待检查之后,再誊录上考卷。

    实际上,这篇范文的破题部分写得也很寻常,承题也很普通。

    可到起股那节,却显示出这个胡状元的功力来。

    比如起讲下二比一段:勋业者,君相之遇合也。禹皋伊旦,当时若无此遭遇,岂遂淹没以终老,天攘甚大,倘必有所待而后抒怀,设所如不偶,将毕生无自见之期矣。

    景物者,达士之功名也。黄农虞夏,今日岂异此风期,安见熙膘之难再,人物依然。如其无所待而皆快意,将动与天游,任目前皆自得之志矣。

    再比如后二比部分:性情之际安往?不得,忽然而值此时,忽然而娱此境,任耳目间之取携,而生平不尽啸歌之致,此其气象,类不在三代以下也。将点狂也,不几于道坎?

    宇宙之故安在?可执,如必暮春而后为其时,必童冠而后为其人,必咏归而后为其境。自命旷观之高致,而寄情犹滞形迹之间,此其气象,不过隐者流也,将点深也,不犹之乎浅钦?

    这可是文章的精华,后人评曰:曾点暮春风浴一段,神理最难体会,作文者最难得恰到好处,惟康熙辛酉科,江南出此题,解元胡任典,识解独超,会心自远。

    对这篇文章,吴节有着无比的信心。

    不过,等写到到束股部分那一句“论者谓点之志,与夫老安少怀之志,微有合者,故亟与之然。而夫子当日惟是喟然嘉叹,至其所以兴者,终未言其故。”时,吴节却突然发现有个大麻烦,顿时急出了一头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