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战火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七月三十一日,帝国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正式向俄国与法国下达了最后通牒。

    在提出共同撤军、结束战争动员的基础上,通牒中明确提到,俄法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做出明确答复,并且在四十八小时之内采取行动,不然帝国将视俄国的战争动员与法国的秘密动员为敌对行为。

    按照惯例,如果法俄采取敌对行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有权向其宣战。

    这一天,法俄也进行了紧急磋商。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一样,法俄也在战争问题上犹豫不决,而且原因也一样,即英国的立场仍然不够坚定。

    虽然早在十一年前,英法就签署了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秘密协议,并且由此引发了前后两次摩洛哥危机,差点让德法大干一场,但是英国的欧洲政策并没发生实质性变化,维持欧陆强权之间的战略平衡,仍然是英国的基本国策。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英国对双方的战争潜力做出准确判断之前,绝对不会轻易表明立场。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海权上对英国构成了威胁,英国也不会立即翻脸。

    正是如此,法俄才有点畏首畏尾。

    虽然在综合国力上,法俄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但是在战争潜力上,法俄都没有足够的信心。

    问题是,法俄能够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国下达的最后通牒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沙皇与法国总统心里都没底,可是在政治上,绝对不可能做出妥协,不然法俄将在外交上大败亏输。

    结果就是,法俄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

    八月一日,在最后通牒到期前几个小时,法国议会批准了由总统提交的动员法案,正式开始全面战争动员。

    随后,德皇也签署了战争动员令。

    当天傍晚,最后通牒期限已过四个小时,德皇召回了帝国驻俄大使弗莱德里克-冯-普塔莱斯,正式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并且向俄国递交宣战书。与此同时,德皇撤掉了在危机期间表现不够得力的伯恩斯托夫,任命戈特利布-冯-贾高为帝国外交大臣,对帝国外交部进行了大调整。

    相传,在普塔莱斯向俄国外长递交宣战书的时候,两人抱着一团大哭不已。

    战火即将点燃,外交官的舞台剧已经落下帷幕,现在轮到军人上场了。

    当天晚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机器全面启动。

    虽然在此之前,帝国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但是凭借全世界最出色的军事体制,帝国军队率先进入战争状态。

    到八月一日,帝国陆军的所有常备军与八成的非常备军都完成了战争准备。

    在西线,已有一百二十个师齐装满员,还有六十个师正在集结,预计能在八月四日之前完成备战工作。在靠近比利时的边境线附近,已经囤积了数百万吨战争物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还以每天一千二百车次的速度,向该地区运送部队与物资。在战火中建立起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再次在战火即将到来的时候,展现出了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最为高效的军事动员能力。

    与之相比,法国与俄国的动员能就暗淡无光了。

    到八月一日夜间,法国只动员了四十个师的常备军,几乎所有非常备部队都没有进入战争状态。

    在东线,帝国的第八军团与第九军团也已动员完毕。

    虽然按照小毛奇的计划,第八军团将派往西线,仅由第九军团守卫东部防线,但是在战线对面,俄军的动员速度更慢,而且受交通条件限制,俄军根本不可能在八月份集中起足够多的兵力发动进攻。

    可以说,军事环境对帝国极为有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小毛奇坚持错误战略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法国不完善的军事动员机制与错误的战略防御部署是致命缺陷,只要抓住这一点,帝国陆军就能迅速击败法国。

    也正是如此,众多的帝国陆军将领才坚定不移的支持小毛奇。

    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将领看出了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比如鲁登道夫就多次强调,小毛奇放在右翼大回旋进攻方向上的兵力过于稀少,不足以在攻占巴黎之前维持足够的进攻强度。虽然在得到威廉皇储的支持之后,鲁登道夫的建议得到采纳,小毛奇决定把东部的第八军团派过来,但是以攻占巴黎为目标,帝国陆军放在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依然十分紧张。

    八月二日凌晨,在小毛奇的坚持下,德军采取了“预防性行动”,即进军卢森堡。

    在小毛奇的计划中,卢森堡是第一个中轴点,也是德军在发动进攻时,最有可能遭到法军反击的薄弱环节。在小毛奇看来,要想顺利发动大回旋进攻,就得提前进入卢森堡,阻止法军从德军中央突破。

    显然,小毛奇太高估法军了,或者说太恪守成规了。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德军按计划发动进攻,法军别说发动反击,能够顺利调整防御部署就不错了。

    可以说,小毛奇此举,严重欠缺政治考量。

    要知道,在普法战争之后,做为德意志联邦成员的卢森堡保持独立,得到了所有列强的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法国则对卢森堡的独立地位负有责任。德军进入卢森堡,等于给了法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与已经搅成了一潭浑水的巴尔干问题毫无瓜葛。

    当天上午,法国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理由就是德军入侵卢森堡。

    八月三日,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向法国宣战。

    这一天,最重要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向法国宣战,而是帝国外长贾高向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递交了由德皇发出的最后通牒,要求比利时开放国境,供德军通过,帝国将对比利时的安全做出担保。

    此时,聚集在德比边境线上的一百多万德军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准备进入比利时。

    留给阿尔贝一世的时间只有不到十个小时,按照小毛奇制订的计划,德军最迟将在八月四日凌晨开入比利时。

    显然,德军无法临时调整作战计划。

    这份由施利芬元帅起草,经小毛奇修改之后的战争计划,涉及到上百万德军,数百万吨战争物资,还与数十万铁路工人,数千列火车有直接关系,就像一台巨大、精密的机器,任何一点微小变动都将导致这台机器瘫痪。

    可以说,不管比利时国王是否同意让德军过境,德军都会进入比利时。

    可惜的是,到最后一刻,比利时国王没有答应让德军过境,反而下达了动员令,比利时进入战争状态。

    八月四日凌晨,德军越过边境线,进入比利时境内。

    德军的第一的目标,就是横垣在通往布鲁塞尔与法国道路上的列日要塞,这也是比利时境内最坚固的军事要塞。德军要想顺利实施大回旋进攻战术,首先就得攻占这座要塞,不然德军的右翼主力将在推进途中被拦腰截断,导致顶在最外侧的三个军团难以为继,也就无法向巴黎进军。

    当天,德军在比利时境内的战斗打得极为顺利。

    虽然阿尔贝一世已经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比利时军队开始集结,但是德军的推进速度更快,比利时军队根本来不及进行抵抗。

    战场外面,真正的危机正在逼近。

    得知德军入侵比利时之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当天上午前往议会,正式提出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虽然这个时候,仍然有不少议员认为英国应该保持中立,而不是积极卷入欧陆战争,但是《伦敦条约》摆在那,英国对比利时的独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利时国王也已发出了请求。

    经过数个小时的紧张辩论,当天下午四点,英国议会下议院通过了首相提出的战争令。

    随即,英国首相以德意志第二帝国入侵比利时、破坏了比利时的独立地位为由,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有趣的是,到这个时候,包括阿斯奎斯在内,众多的英国政界大腕都认为,只要英国宣布参战,战争就将在几个月之内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不得不从比利时撤军,接受由英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为此,在英国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的时候,英国外长格雷还把一份调停草案交给了帝国驻英大使,提出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撤回已经出动的军队,恢复到战前状态,英国就愿出面调停。

    显然,英国此举极为荒谬。

    也许,在阿斯奎斯等人看来,英国参战能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造成压力,从而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停战调解。

    问题是,在迈入战争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别的不说,就算德皇愿意在这个时候接受英国的建议,与法俄和谈,帝国的将领也不会答应。要知道,当时连一向反对小毛奇的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等人都认为,德军的作战行动十分顺利,有很大的把握迅速击败法国。

    另外一方面,法俄也不见得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

    奥军已经攻入塞尔维亚,俄国不可能、也不指望通过谈判让奥匈帝国撤军,只要俄国想打,法国就不能脱身。更何况,在法俄眼里,优势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边,因为只要俄国完成了战争动员,就能压垮德意志第二帝国。别的不说,四百万俄军、加上能够动员的六百万预备役军人,绝对是一股恐怖的军事力量。

    至于奥匈帝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参战的情况下,更不会轻易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