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发粮

大红苹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末世有个家最新章节!

    大量年轻、热血、负责的大学生作为临时公务人员下到基层做服务工作,确实让S市市区市民的窘迫日常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宁晓蕊家所居住的玉景花苑小区就受益不少。

    起码,小区自来水管道维修有人出面了。

    由于管道破裂情况比想象中来的好些,防冻管材也到了位,所以差不多两天就给修好了,玉景花苑居民在断水一星期后又用上了自来水。

    附近地势较低的丽江苑等几个小区居民可就没那么好运,他们的水管坏的彻底。不但如此,由于气温太低,管道破裂流出的大量自来水出地表后冻成了巨大的厚厚冰坨,使整个小区和周边马路成了大型露天滑冰场,短短几天就有十几个摔骨折的。

    同时这段期间,国家政府也出了卫生部正式公告,宣布之前造成人们恐慌情绪源头的未知病毒已得到确认,而且这种ZDGS病毒的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也有了比较明朗的结论……

    这让人们大大地松了口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随之减轻很多。

    但疾病阴影的离去,并没有让人们生活轻松多少。

    正相反,此时距离暴雨开始那天,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全S市有相当多居民的家中食物已经见底,再加上H市8级大地震造成的影响开始逐渐渗透……

    事实上,尽管S市不是大地震的发生地,这次辽宁省内近乎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也没有造成S市当地市区人员有多少伤亡,但,地震对人心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负面的。

    就在地震后的刚开始几天,在人们还没有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表面上生活节奏似乎一切如常,连深知末世到了的宁晓蕊也诧异过周围人面对如此大的灾难的冷静淡定。

    可实际在人们心中,大地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紧接着,H市的11.17八级大地震后的第五天,震中附近不到几十公里的地点,一天之内又发生两起规模超过7级的大余震,其间5、6级左右的余震更是超过30余起。

    尽管S市政府方面没有向公民公告,但S市属于余震笼罩地区,每一次的余震传至,带来的摇晃感做不了假,也掩饰不过去,这些都加深了人们的恐惧情绪。

    至此,末世论已开始深入人心,即使再铁齿的人也是在态度上将信将疑,实际上却已经彻底行动起来。

    越来越多的S市市民把囤积食物作为生活中的首要大事,随之而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发放救济粮的各街道社区的大门被挤破,社区接待办公室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带着铺盖卷打地铺,拿出当年挤春运排队买火车票的劲头,不买到粮食誓不罢休。

    说起来,S市政府的救济粮政策是在暴雨过后十几天就**了的。因为那时候就出现了不少居民家庭彻底断粮、去专卖点排队也买不到粮食,最后不得不寻求政府补给的情况。

    而当时,S市政府通过彻底清查,也发现了本市现有贮备粮存量只有规定标准储量的三分之一的大纰漏。

    粮食库存不够,但又不能眼看人当街饿死——政府大楼门前实在是个绝佳静坐抗议示威点;再者说,在局势还属于可控的时候,市政府也不会放任这么多市民就这样死在政府大楼外。

    于是,相关负责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推出了救济粮政策,即本市居民可以在户口所属的街道、社区提出救济粮申请,由所属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以家庭户口本的人数为准,政府每隔两天向申请粮食救济的居民家庭供应限定数量的救济粮。

    不过,所谓的救济粮分量只能保证人不至于饿死,而且也没有大米白面这样的正常食物,基本都是干巴巴的军用压缩饼干……

    更坑爹的是,虽然名义是救济粮,但也是要拿钱买的。

    政府定的价钱据说是成本价,但看到一小袋干巴饼干就要十几块钱的时候,当时还觉得情况不会太坏、对未来发展不太悲观、最重要的是自身经济实力也不太充裕的人们,大多选择了理智消费……

    那时还没地震,有很多人觉得困难应该是暂时的,与其买政府的黑心救济粮,不如跟亲戚朋友邻居之类的串换串换、凑合凑合,等过了这非常时期,也就好转了。

    玉景花苑小区的居民亦大多如此想。除非是家中彻底没有吃的了,才会去社区买压缩饼干。当然,也有不少家里不差钱的人,抱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想法,隔天就去买限定数“救济粮”放家贮存着。

    宁晓蕊和宁妈当然更不去凑热闹,想当初她们在空间仓库里存的压缩饼干可是五年分量的。

    可是形势却一日三变,没几天竟然就沧海桑田。

    眼看着H市地震的余波不断,救灾部队的消息全无,S市居民所住地的周围亦是不断出现外地逃过来的难民流……

    越来越多S市居民的忧患意识、贮存意识不断加强。

    他们分析认为,S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府工作中心、是全国七大军区东北军区的重心,眼下国难当头、天灾频发,作为老百姓住在这里,比较于省内其他别的地方是安全很多。

    当然,住在北京首都会更好,本市的有钱人就有不少即时动身去帝都的。甚至还有想方设法去国外的,可惜美国飙风正刮着天昏地暗,所有航班全停了,连美国大使馆的都回不去家;其他想飞欧洲澳洲印度印尼阿拉伯非洲的,全都是没有办法成行的。

    这会儿倒没人想飞去日本,谁都知道那儿地震更邪乎。

    安全算是基本保障了,然后就是吃饱饭的问题……

    于是,再贵、再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此时在市民群众眼中也变成了好东西,必须立刻、马上、去领、去买。

    一时间,救济粮极度热销,大多社区相关负责人员受到围攻,不时有伤者出现,此外,人们在购买救济粮时的混乱无序,也导致了十几起多人被挤压跌倒后被踩踏致死事件。

    面对这种局势,S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首先他们保证救济粮数量充足,人人有份,请群众理智购买;

    随后,政府将之前一直讨论的组织本地区人民自立自救,恢复灾前正常生产生活的各项举措,向广大市民公布。

    就在11月24日上午,宁晓蕊听到了S市政府最新公告。

    基本内容就是,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ZDGS病毒现在控制得差不多了,大灾大震打不跨震不倒中国人民,S市政府领导班子将全力以赴,带领全市八百万市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云云……

    其实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都别在家猫着了,各就各位吧。

    与此同时,为安抚人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和凝聚力——“救济粮”购买政策让底层老百姓骂个够呛,大多数人诟病政府,发给纳税人救济粮应为其权责和义务所在——S市政府还在公告中特别宣布,本市居民可凭户口本,每人领取二十斤大米、十斤白面、五斤油、一袋盐。

    这一利好消息的宣布,令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立时为之一振。

    公告中还补充,为方便市民领取,严防领粮时发生群体挤压踩踏,将好事变坏事……相关部门将S市市区划分为二十块区域,设立临时放粮点,并组织大量工作人员和武警部队随同护送。

    玉景花苑小区居民还算幸运,也许政府考虑到这里是城北最主要的居住区,又结合地形交通等方面诸多因素,玉景花苑小区附近的市民公园广场,被确定为一处临时发粮点。

    刚听到消息那会儿,宁晓蕊是不想去领这份粮的。毕竟有空间这个金手指在,食物不是问题。宁妈也赞成女儿的看法。

    然而,在地点公布后的几小时不到,距离放粮时间还有十几个小时,宁妈在锻炼间隙无意间往窗外看去,赫然被吓了一跳。

    政府发粮时间定于25日上午八时,现在才不过是24日的下午十四时,自家小区外的周围路段居然已经是人头攒动。

    等玉景花苑的大部分居民反应过来,听闻消息就立刻走路、开车赶来的人群、车辆,已经把不大的公园广场挤了个水泄不通。

    见到这情势,原本还在家翘首期盼明天到来的小区居民也都坐不住了,一时间纷纷全副武装、全家出动……

    宁家母女站在阳台向下看,眼瞅着自家这单元的左邻右舍一一出现。第一个冲出去的就是对门老孙家的爷俩跟保姆,三人下楼就是用跑的,到了楼下更是百米冲刺一般向公园方向奔去。

    这时候整个小区的居民也汇集成了一股不小的人流,往后门处的公园方向急急涌去,犹如一波洪峰……

    “这么早,就去等着发粮。”宁妈皱皱眉头,转向女儿又说。

    “咱们要是事先不知道,又没有空间,也得那个样子……”

    宁晓蕊心里有点纠结。

    她进书房里找出来自家的户口簿。

    宁爸去世后,户口簿上就剩下娘俩两人,户主页是自己。

    要不要也出去领?

    大家都这么积极,自家不去是不是有点显眼?

    宁晓蕊不怎么坚定了。

    宁妈倒不这么认为。

    “现在这个样,谁还顾得了谁?都怕自家领不到粮,没心思注意别人。”

    确实,是这个道理。

    将心比心,如果自家也粮食见底,好容易政府发粮,能不急吗?哪还能注意邻居谁家不去领粮食啊?

    宁晓蕊和宁妈安下心,回屋继续看电视。

    这时间,虽然还是限电,但本市以及全国的卫视台也大都有了信号。S市本地新闻频道和省卫视频道先后出现,不过原来的固定栏目大多撤掉了,多了不少临时性的安抚、辟谣型的节目。

    与此同时,关于地震救灾的消息却少了很多。

    当然,关于H市大地震的新闻还是有的,只是集中在救灾专题节目中,对当前震区的情况只做了简单的报道,并没有直击灾区的镜头。

    节目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反复拍摄了几组即将赶赴灾区的部队官兵队伍镜头,并集中拍了从首都及全省各地调集来的大量救灾物资——帐篷矿泉水棉衣棉被的画面。

    至于说灾区现在到底啥样,看新闻完全是不得而知。

    不过宁晓蕊也明白,导致末世到来的各类天灾,破坏性大多超乎想象,H市的大地震造成的景象肯定惨烈至极,以至于政府不敢示人怕引起公众恐慌,为了和谐,政府要稳定。

    当然,心里越是明白,心情越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