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欧洲专家

草原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中餐馆的秘密最新章节!

    这些年来,梁晓秀有一个雄心:做一个欧洲问题专家。因此她对欧洲人研究的比较多,她认为开餐馆就是和人打交道,所以有必要研究客户,而客户都是欧洲人。她最初几年总觉得欧洲人的特点就是固执、刻板、教条;后来她又认为那些现象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说是欧洲人的特点。

    起初她以为欧洲人都一样,没什么区别;后来她才发现欧洲人也有差别,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法国人和德国人就不一样;同样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一样。她一直想做欧洲问题专家,她知道要想实现那个愿望,她必须把欧洲每个国家的人研究透彻。

    这是一项费力费心的浩大工程,欧洲几十个国家、几十种语言,要想把每一个国家的人琢磨透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她计划用20年时间把欧洲主要国家的人了解透彻。

    从整体上看,她认为欧洲人很现实,他们的理想色彩很少。时代的变迁尽管对欧洲人有一定影响,但欧洲人本质的东西改变不多、不彻底。欧洲各国人虽然有一定差别,但他们似乎也有共同点。欧洲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对他们的影响巨大:他们对外人很少表示关注。一般老百姓只知道安心过日子,哪管什么世界上的闲事。他们看起来冷漠,冷淡,无动于衷,似乎没有多少人情味。他们对自己的钱财看得很紧,生怕遇到不测之事。他们像一个抠门的小农,整日捂着他们的钱袋子过日子。他们虽然也想发财致富,但似乎不得要领。

    梁晓秀开中餐馆接待顾客,感觉欧洲人简直就是“傻帽”,他们吃完饭还给小费。有一次一个大客户一次就给了100欧元的小费,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000元,相当于她在老家种地一年的收入。

    她认为,中国人对欧洲的了解胜过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但从深层次上看,其实双方远没有把各自的对手研究透。想想看,中国和欧洲远隔千山万水,有多少中国人或欧洲人能分别在中国和欧洲居住多年专门研究对象国呢?如果说中欧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得透彻,那也是少数学者的“专利”,而学者有时不免带有学究气。一般民众根本不可能去做深入透彻的研究工作,他们不过是大致相互了解而已。相互了解的愿望是好的,但能了解到什么程度是另一回事。

    她在欧洲见到过几十个所谓的“中国通”,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仍然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深度。反观中国的欧洲问题专家,大概也不敢说对欧洲有透彻的了解。所谓了解都是相对的。真正的了解是要进入到对方的骨子里慢慢泡出来的。而这又需要长时间地生活在他们中间,彻底掌握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像他们一样生活、工作、娱乐;此外还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悟性。

    她生活在法国,每天都接触欧洲人,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她想在有生之年成为欧洲问题专家。

    她还记得在国内时经常听到“外宾”这个词,她在法国居住6年多后对这个词非常反感,认为中国可以淘汰这个字眼了。在法国、在欧洲根本就没有外宾这个概念。她没有那法国护照,她还是中国人;可是她从来没被欧洲视为“外宾”。在欧洲所有的人都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本国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外国人?对不起,一边站!

    一般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肤浅,甚至一无所知。但他们对美国的了解比较完整、准确。美国人毕竟是欧洲人的后裔:1/4美国人的祖先是德国人,此外还有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正是这些欧洲人最早来到美洲大陆,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欧洲与美国有相同的社会制度、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文化,这使得欧洲人易于了解美国。更重要的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而欧洲历来服膺强国,所以他们关注美国,重视美国。在欧洲人看来,过去欧洲一直是“世界中心”;如今美国和欧洲就是当今世界的“世界中心”。“欧洲中心论”的思维定势直到今天依然顽固地保留在他们脑海中。他们甚至对日本这样的世界经济高度发达国家都不屑一顾。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梁晓秀觉得欧洲人的性格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可理解的。比如欧洲人的刻板,教条,固执等等,她都不大好理解。但是在欧洲生活多年并近距离细心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处事原则,熟悉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后,她觉得对欧洲人的了解加深了。

    她想:中国人无形中受到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风俗和习惯的影响,欧洲人何尝不也是受到他们传统文化的影响呢?欧洲人也有善良、天真、单纯的一面,有些欧洲人如同孩童般“天真”、“幼稚”,让她感到亲切,感到温暖。她接触的一些欧洲人天真得有时让她感到似乎“很傻”,“很愚”,其实这正是他们人性无掩盖的展示。一般欧洲人骨子里还充满了墨守成规的意识,他们似乎不知道撒谎,不知道欺骗,不知道敲诈。她在欧洲结交的几个好朋友,其热情、大度、豪爽有时让她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欧洲人。后来仔细分析,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和中国发生过某种关系,都和中国人打过交道。她便暗想:莫非这些人由于受到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而改变了他们的习性?──当然不无完全是这样,因为从他们身上还能感受到欧洲人显著的特点。

    中国人与欧洲人交往已经几个世纪了,但是相互之间的彻底理解,在她看来,现在还做不到。中国人对欧洲人的了解还有缺陷,有时她甚至想让两个反差如此之大的中欧不同种族的民族相互彻底了解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为什么呢?

    中欧之间有太多的不同点:人种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总之,不同点太多,反差太大,所以相互了解极为困难。梁晓秀认为,别说一般民众,就是欧洲一流学者和政客对中国的了解也是有限的、片面的,还有许多误区。她来法国6年多,头两年还认为她对欧洲人挺了解了;但现在她却认为自己对欧洲也有缺陷和偏差。她过去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那些天她重新梳理一遍中欧之间几个最大的不同点。中欧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人看来,这是一种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社会制度,由此必然会引申出不同的价值观。

    欧洲和美国尽管偶尔也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还有争执,似乎他们的分歧十分严重。比如,欧美发生贸易摩擦时,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欧美之间所谓的争执只是人家的“家庭内部事务”,没有形成敌我矛盾。欧美在社会制度、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这使得他们能够结成天然的盟友,就好像“一家人”似的。

    反观中国和欧洲,梁晓秀认为双方的制度不同、价值观不同,相互理解非常困难。由于这个缘故,中欧双方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贸易领域还微不足道,欧洲人甚至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不屑一顾”。中国经济那时确实很差,和欧洲相比,都没有可比性。

    对此,梁晓秀感受颇深。她对中国近代史有相当的了解,认为中国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近代的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

    翻开中国近代史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受到外来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即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不得不抗美援朝,抗美援越。

    反观欧洲,而欧洲一些国家在历史上奉行侵略、扩张政策,殖民地遍布欧洲以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几乎占领了全世界。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就是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占领的。欧洲殖民者把他们的社会制度、政治构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带到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其影响一直存在。欧洲殖民者在美国把土著印第安人几乎赶尽杀绝,把欧洲一整套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都搬到了美国。美国人今天讲的英语是来自英国的英语;此外西班牙语和法语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很大市场。南美的巴西操葡萄牙语,其余绝大部分国家都操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英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如今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在亚洲不少国家同样如此。

    可见,欧洲的历史是一部扩张、侵略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

    梁晓秀认为语言的差别是中欧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中国语言和欧洲语言之间的差别之大,不懂两种语言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欧洲各国之间虽然也有不同的语言,但差别远没有中文和欧洲语言那么大的差别。拉丁民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虽然语言不同,但差别不大,他们相互之间几乎都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日耳曼民族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的语言也接近,能够相互交流。

    语言上的障碍成为中欧双方相互交流的一大障碍;双方的交流只能通过翻译进行,而翻译有时还不可靠。欧洲国家有几十种语言,其中较大的语种有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等语种。中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小国家如荷兰、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并不是他们的本国语言,而是英语,其中的漏洞、误解不可避免。

    语言限制了交流,也限制了相互间的了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所谓相互了解,在梁晓秀看来只是那些能使用对方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换句话说是小众化的了解和理解,范围极其有限。而在大众层次上中欧双方难以实现全方位彻底的相互了解。相比之下,欧洲各国人相互的理解就要容易多了。

    她由此意识到从语言入手,是了解欧洲人的最佳方式。由于她住在法国,讲法语,对法国人的了解远超过对其他欧洲国家人的了解。她已经开始学习德语和英语了,能用哪两种语言和讲母语的人做简单的交流。她计划在10年时间内熟练掌握英德法三种欧洲语言。有了三种语言,她就可以了解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人,可以通过交流了解他们。

    梁晓秀在法国住得久了,越发感觉了解一个民族太不容易了。她对欧洲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空白处。她虽然接触过欧洲各阶层人士,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总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在她看来,由于语言的限制,她对欧洲人的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深度可言。她虽然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但她的法语与讲母语的法国人相比,还是有差距。她的法语听说已没问题,但是读写还存在问题,特别是写,她还不能写出高水平的法语来。

    她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最难了解。即使中国人之间相互了解透彻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欧洲人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她只能从整体上入手,从面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才能逐渐深入到本质上去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特性。

    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她认为她对欧洲的了解和认识,迄今为止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前面的路还很长,但她没有失去耐心,更没有灰心失望。